关于高血压的一些常见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1

关于高血压的一些常见问题

郭姗姗

郑州颐和医院中医科 河南郑州 450000

  “高血压”这个词,我们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研究表明2019年全球成人高血压患者高达12.8亿,其中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为2.45亿。我国曾对高血压进行6次大规模抽样调查,在1959年、1979年、1991年、2002年、2012年、2015年,在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18.8%、25.2%、27.9%,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2002年的大规模调查中提示我国人群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6%、24.7%、6.1%,我国近年来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1.6%、45.8%、16.8%,虽然较前得到了提升,但对于高发病率的高血压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脑、肾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严重并发症,已经成为了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是一种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所以带大家了解“高血压”的一些常识,重新认识和了解高血压。

一、你真的是高血压患者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高血压,对于18岁及以上的成人来说,在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且是非同日3次血压(建议是4周内)均超标,可确诊为高血压。临床常见误区:部分通过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正常的患者认为自己就不属于高血压人群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有人认为只有收缩压或只有舒张压高就不算高血压了,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只要其中一个高于正常,就属于高血压患者。所以在诊断高血压方面,所测量的血压值很关键,直接影响诊断及整体严重程度的评估。

  测量血压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诊所偶测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下面分别讲解一下:1.诊所偶测血压 这种测量方法是目前诊断高血压和进行分级的标准方法。是由医务人员在标准的条件下,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每次测量至少2次,两次间隔2分钟,需取两次的平均值,如果这2次的收缩压或者舒张压相差超过了5mmHg,则需要进行第3次测量,并且取3次的平均值;2.自测血压 指的是自己在家中或者在其他的环境中测量的血压,也可以称为家庭测压。测量的仪器需要是经国际标准考核的上臂式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电子血压计,不包括腕式或者手指式的电子血压计,需要定期的校准。通常自测血压会稍低于诊所偶测血压,并且测量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可多次测量,就可以提供日常状态下的有价值的血压信息,所以在评价血压水平和制定降压方案上可以成为偶测血压的重要补充。主要是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3.动态血压监测 需要佩戴监测仪,一般监测24小时的血压变化,每隔15-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性和变异性。可以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白大衣高血压是指反复在诊室测量血压偏高,但是在诊室外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正常,而隐蔽性高血压则相反,在诊室测量血压正常,而在诊室外测量血压则升高)。

  高血压主要分为2大类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其中90%以上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与遗传、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部分继发性的高血压在治愈其原发疾病后,血压即可恢复至正常。所以高血压的确诊需要至专科门诊进行,以免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二、为什么要控制血压?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没有必要治疗,并且吃了药就再也停不了了,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误区。其实大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时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血压高。

  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5mmHg,可降低10%到15%的死亡风险,可降低2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35%的脑卒中风险,可降低40%的心力衰竭风险。高血压病主要引起动脉的病变和左心室的肥厚,并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于心脏的影响,可引起心脏及大血管的改变,如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且造成心肌梗死;对于脑的影响,脑小动脉及颅底动脉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约一半的患者脑内小动脉有许多微小动脉瘤,这也是导致脑出血的很重要的原因;对于肾脏的影响,可导致肾脏小动脉的粥样硬化,肾功能减退,而上述改变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最终可发展至肾脏衰竭。

三、降压的一些误区

  部分高血压患者发现血压升高后会选择和亲戚或朋友一样的降压药,这是不对的。1.首先要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物 对于一些血压<160>

  早期识别高血压,并进行规范的治疗,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及死亡风险是目的。从而减轻经济负担、生活压力、提高生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