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水平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3

鄂尔多斯盆地水平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吴昊

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五普钻井分公司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某重点三开水平井设计井深 4345m,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水平井准确入窗、长水平段的轨迹控制、井壁稳定等技术难题,为有效解决此难题,完成地质钻探任务的同时提高钻井时效,开展了平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研究该井的地质概况,设计了该井的井身剖面与井身结构,提出了钻进措施(包括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的钻进措施)及完井作业,并针对斜井段的岩屑床问题提出了工程上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水平井;轨迹控制;钻井提速;鄂尔多斯盆地

1目标井概况

1.1地质简况

某井是鄂尔多斯盆地内一口典型的三开水平井,钻井目的是为了通过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成本。

本井设计 4345 m/3180 m(垂);其中斜导眼回填段为 3000 m-3266 m;实际回填井段 3000 m-3294 m;完钻井深 4706 m/3171.17 m(垂);全井累计进尺 5000 m。水平段长度 1301 米。一开钻进(0-500m)地层为第四系黄土层、志丹统、安定组、直罗组,岩性为黄土、细沙层。二开直井段(500-2710 m)所钻地层为直罗组下部、延安组、延长组、纸坊组、和尚沟组、刘家沟组、石千峰组上部。本井段和尚沟组、刘家沟组为易漏地层,石千峰组泥岩易垮塌。二开斜导眼井段(2710-3294 m)所钻地层为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马家沟组。其中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含煤层。二开侧钻井段(3000-3440 m)所钻地层为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马家沟组。其中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含煤层。三开水平井段(3440-4706 m)段所钻地层为马五 13,岩性为褐灰色云岩、灰褐色含泥云岩、深灰色云质泥岩。

1.2井身结构(图1)

                   图1  水平井井身结构数据表

(1)由于目标井水平段长达 1301m,井眼轨迹控制困难,携砂和降低摩阻、防止卡钻也是关系井下安全的突出问题。

(2)靖边气田北部纸坊组、和尚沟组交界处、“双石层”坍塌严重(裂缝坍塌),可钻性差,刘家沟漏失,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煤层坍塌,目的层马家沟组灰岩存在地层破碎,有井壁坍塌问题。

(3)随着钻遇气层的长度增加,钻井液中侵入的气体增多。对泵压形成较大影响,造成不能及时判断设备和井下钻具的问题。

2水平井钻进提效措施

2.1一开井段(0-500 m)

一开采用钟摆钻具结构,保证上部井眼开直。

钻井参数:钻压:50-80KN、转速:90r/min、排量:55l/s、泵压:7MPa。

本井段开钻前应砸入导管 15-20 米,预防井口坍塌。在地层交接处易长井斜,把钻压降至 50KN 以内,防斜打直。

2.2二开直井段(500-2710 m)

(1)为下部施工打好基础、防斜打直,下入钟摆钻具。

钻具组合:Φ241.3mmPDC×0.30m+630/630×0.92m+Φ203mm 无磁钻铤×9.07m+631/410×1.13m+Φ178mm 钻铤×8.95m+Φ240mm 扶正器×1.55m+Φ178mm 钻铤×35.1m+411/4A10×0.93m+Φ165mm 钻铤×109.41m+4A11/410×0.93m+Φ127mm 加重钻杆×56.41m+Φ127mm 钻杆。

(2)钻头优选:本井段使用 241.3mm P3519LD 钻头 2 只,平均机械钻速 11.50m/h,减少了起下钻时间,提高机械钻速。

(3)钻井液:本井段采用聚合物钻井液。本井段和尚沟组、刘家沟组为易漏地层,石千峰组泥岩易垮塌。

所以在进入石千峰组前采用低密度钻井液 1.02-1.04g/cm3,在进入石千峰组将钻井液密度逐渐提至 1.15 g/cm3,确保井下施工安全。

二开钻井液走大循环,使其自然沉砂。进入刘家沟组后改为小循环,加强坐岗,预防井漏。由于钻速快,易造成沉砂卡钻,所以每钻完一个立柱要划眼 2-3 次,修整井壁、促进岩屑返出,并尽量缩短接立柱时的停泵时间。在地层交接处易长井斜,单点测斜加密测量,每钻进 80-100m 测单点一次。

2.3 二开斜导眼井段(2710-3294 m)

本井段自 2710 m开始造斜,采用钻具组合:Φ215.9mmPDC×0.30m+Φ171mm1.5°螺杆×8.87m+411/410 × 0.4m+411/410 × 0.88m+ Φ 172mm 无磁钻铤× 9.15m + 411/4A10 × 0.93m+ Φ 165mm 钻铤× 27.45m+4A11/410×0.93m+Φ127mm 加重钻杆×282.9m+Φ127mm 钻杆。在造斜过程中,滑动钻进与滚动钻进相结合,尽量减少滑动钻进时间,加快了钻井速度,同时保证了井眼的圆滑。

所钻地层其中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含煤层,针对煤层段易垮塌的特点,所以在钻进时逐渐将钻井液密度由 1.15 g/cm3 提至 1.22 g/cm3。预防煤层垮塌。加入防塌剂、降失水剂等材料,控制钻井液失水,提高井壁支撑能力。及时观测振动筛返砂情况。另外避免在煤层段循环,由于煤层段地层疏松,且易掉块、垮塌,如在此段循环很容易形成“大肚子”,造成下步电测等施工困难。

本井段使用 4 只 215.9mm P3519LD 钻头、1 只 HJT537GL 牙轮钻头。由于该井段多为砂岩,且含有含砾砂岩层及云岩层,对钻头磨损较大。

2.4二开侧钻井段(3000-3440 m)

本井段井斜由侧钻点井斜 32°,造斜到入窗后的 89.5°,为防止煤层垮塌(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含煤层),将钻井液密度在进入山西组前提至 1.27 g/cm3

侧钻时使用牙轮钻头,确保侧钻能顺利成功。侧钻钻具组合:Φ215.9mm 牙轮×0.25m+Φ172mm1.75°螺杆×8.32m+411/410×0.4m+411/4A10MWD 短节×0.85m+4A11/410×0.93m+Φ172mm 无磁钻铤×9.15m+Φ127 无磁加重钻杆×9.3+Φ127mm 加重钻杆×282.9m。

侧钻至 3232 米时,井斜已达 66°采用倒桩钻具组合,减少托压,增强钻压传递效率。钻具组合:Φ215.9mm 牙轮×0.25m+Φ172mm1.5°螺杆×8.16m+411/4100.4m+411/4A10MWD 短节×0.85m+4A11/410×0.93m+ Φ172mm 无磁钻铤×9.15m+Φ127 无磁加重钻杆×9.3+Φ127mm 钻杆×433.09m+Φ127mm 加重钻杆× 282.9m+Φ127mm 钻杆。

在侧钻过程中控制钻时 120-150min/0.5m、钻压 10-20KN,先造出台阶。在台阶能够承压 80KN 后,将钻压控制在 30-50KN 定向钻进。侧钻时密切观察返出岩屑情况,以判断侧钻是否成功。在造斜过程中,滑动钻进与滚动钻进相结合,尽量减少滑动钻进时间,加快了钻井速度,同时保证了井眼的圆滑。

钻井液中及时加入润滑材料。井斜逐渐增大的同时定向施工的难度增加,为保证定向施工顺利进行,每次滑动施工前向钻井液中加入润滑材料,每次起钻前向井底打 20 方润滑封闭钻井液。由于本井段造斜曲率较大,造斜井段多,所以在测井前要通好井。下套管前使用双扶正器通井,确保下套管施工顺利。

2.5三开水平井段(3440-4706 m)

(1)钻井液:三开前更换为无固相低伤害暂堵钻井液体系,严格控制含砂量和般土含量, 以保证钻井液的可控性,减少般土等有害固相对气层的伤害,以有效保护气层。钻井液性能:密度:1.10-1.12g/cm3 、粘度:60-80s、失水:4ml、泥饼:0.1mm、含砂:0.2%。

(2)钻头使用:本井段所钻地层为马五 13,岩性为褐灰色云岩、灰褐色含泥云岩、深灰色云质泥岩。此种岩性对 PDC 钻头的损害较大,所以本井段全部采用牙轮钻头钻进。共使用 11 只牙轮钻头,第一只钻头保守使用,观察 XR50Y 型号钻头在本地层的使用情况,为后续钻头的使用提供借鉴。记录每只钻头的工作情况:钻压、转速、排量、泵压、钻井液密度、粘度、工作方式、扭矩等。

(3)由于本井段为水平段钻进,水平段达到 1301m,保证井眼清洁,及时清除岩屑床是该井段成功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在水平段钻进,及时调整钻压,尽量保证井斜,减少滑动钻进方式。

②优化水力参数,使环空钻井液处于紊流状态,及时清洁换空。在地面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钻井泵的排量,以提高环空返速。钻遇快钻时的地层,适当控制机械钻速或停钻循环清洁,控制环空岩屑浓度;在快钻时地层钻进,接单根前适当循环,将岩屑循环到一定高度不至于在停泵接单跟时,岩屑沉至井底,造成卡钻事故。

③调整钻井液性能,适当降低流性指数,提高动塑比,使处与紊流钻进,钻井过程中间断泵入一定量的比原浆粘度低的钻井液,使其成为紊流状态循环,再配合泵入比原浆粘度高的钻井液来清除环空岩屑。

④执行定时间、定井段的短起下作业(水平段 50m 左右进行一次短起下),起下钻过程中分段循环,循环时要大幅度活动钻具或旋转钻具,必要时,进行划眼处理机械破坏岩屑床,以达到清洁井眼的目的。

3结论及认识

(1)上部直井段应采用低密度钻井液,对刘家沟组防漏及加快机械钻速都有明显的效果。一开钻压控制在 5-120KN,转速控制在 50-65r/min,二开钻压控制在 20-120KN,转速控制在 65r/min,防斜效果较好,打直上部井段,可减少下部定向修复井眼轨迹井段,控制好靶前位移,提高斜井段施工速度,为准确入窗打下基础。

(2)在地层岩性合适的井段尽量使用 PDC 钻头,即使 PDC 钻头相对牙轮钻头机械钻速没有提高,但是减少了起下钻次数,可以很大的缩短钻井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3)XR50Y 钻头在马五 13 地层使用效果好,平均每个钻头能达到纯钻 50 小时,进尺 150 米以上。做好防掉牙轮和马达。三开水平段为马家沟组白云岩地层,由于研磨性强,使用马达+牙轮钻头,统计好入井循环、纯钻时间,避免超时使用,复合钻进控制顶驱转速小于 50r/min,送钻均匀避免顿溜钻。

4)优选马达减少滑动钻进井段,提高钻速。由于气层薄(0.5-2m),优选马达扶正器尺寸为双 146mm 或146mm/148mm,提高钻具稳平性减少滑动钻进井段,三开水平段钻进 1266m,滑动进尺108.05m,占 8.53%。

5)二开采用组合井眼,上部大井眼可有效减少泥岩缩径对井下安全的威胁,下部定向段采用小井眼,可以保证定向时的造斜率,定向时的工具面较容易控制,减轻托压现象,提高定向到入窗的钻进速度,避免由于段施工时间较长,造成下部井段失稳引起局部坍塌或缩径导致井下复杂。

参考文献:

[1]赵挺楷.鄂尔多斯盆地水平井钻井技术优选[J].石油钻探技术.2020,18(0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