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许可

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  

【摘要】通过深入的探讨什么是中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并结合实际观察所得了解到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的现实状况,结合调查结果对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更好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当前幼儿园中班的常规教育顺利开展,提供更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建议保障,使得我国的幼儿能够在经历了科学的中班常规教育以后,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研究对象

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园中班教师,通过面向中班幼儿教师发放问卷及选取个别教师参与访谈的方式,了解到他们在参与到中班常规教育时的具体方法,以及他们对于中班幼儿常规教育的认知。

表1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简介

教师姓名

学历

班级

教龄

职称

A

本科

中二班

4

B

本科

中一班

3

C

本科

中三班

5

小一

D

本科

中三班

1

E

本科

中二班

2

小一

F

大专

中一班

15

小二

G

大专

中四班

5

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现状分析

(一)渴望打造井然有序的环境秩序

接触访谈的7名幼儿教师均不同程度的表示在自己的常规性教育活动当中,首先希望孩子们能做到对环境秩序的维护,有纪律有组织的听教师的讲解,而不是自由散漫的互相讨论聊天出于教育效率化的原则,这种考虑本没有错。

访谈1:

问题:幼儿对于常规教育的认知

教师A: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常规的认知,需要教师的引导,一次两次的讲述后,幼儿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师B:我们班的幼儿经常出现教师已经讲解完以后,还是不能按要求去执行,甚至有的幼儿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也不集中

教师C: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自发性很弱,不能维持基本的秩序

表1 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中高频词汇调查表

出现次数

安静

保持纪律

注意听

排队

其他

洗手

5

4

5

17

6

吃饭

9

6

4

15

10

睡觉

20

13

2

2

3

更好了解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笔者取了三个情境进行调查分别为洗手吃饭睡觉这三个中班常规教育范畴中的情景通过实际的观察记录发现情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为安静、保持纪律、注意听和排队。在洗手情景中,为维持排队洗手的秩序,教师多次强调排队这个词汇;在吃饭情境中,无论是打饭等待还是在离开食堂的过程中,教师共15次强调排队;在吃饭的过程中,教师强调9次安静;在睡觉情景中,为了能保证睡眠环境的良好,教师共强调20次安静的词汇,强调13次保持纪律的词汇。

(二)更多强调共性目标忽视个性培育

对于共性的追求必然伴随着对于个性的压抑,很多教师更多的强调了共性目标,忽视了对幼儿个性化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表2 中班幼儿教师访谈结果调查表

问题

您认为规则重要吗?

80%

20%

您在常规性教育中是否追求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75%

25%

您是否会提出一些共性化的要求?

89%

11%

面对幼儿的种种行为,您是否经常以对和不对作为回答?

62%

38%

访谈2:

问题1:您认为规则重要吗

教师D:我认为重要,只有规则清楚,才能让幼儿掌握常规的内容。

问题2:您在常规性教育中会追求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教师J:在进行常规教育中,对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认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一定所有的教育都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问题3:您是否会提出一些共性化的要求?

教师C: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来提要求,大多数情况下我会提出共性化的要求。

问题4:面对幼儿的种种行为,您是否经常以对和不对作为回答?

教师F:我会经常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解答,很少以对或者不对的形式作答

笔者选取了4项问题面向7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结合具体访谈,结果发现80%的教师认为规则是十分重要的。75%教师表示在常规性教育中会更多强调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育89%教师表示,在日常的常规化教育中,会对幼儿提出一些共性化的要求62%的教师表示面对幼儿的种种行为时,会常以对不对作为回答方式。对与不对,这些简单的话语成为了评价幼儿行为的唯一标准,也取代了常规化教育中让幼儿真听真感受的过程这样的常规化教育,更多呈现出了对幼儿不良行为的限制,忽视了幼儿个性化能力的培养。

五、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改善教育环境

当前教师需要转变错误思想意识,不把自己永远置于幼儿的主导者角色,而要以一种公平平等的态度孩子共同商量探讨。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孩子们能更好的去理解一些规则背后的深意,而不是通过教师机械化的说教来达成目标。

举例来说,在区域游戏中很多孩子玩具乱丢和不整理的情况,这时通过简单说教很难达到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提问今天在打扫卫生的时,听到娃娃在哭泣,你们知道娃娃为什么哭吗?孩子们在拟人化的情境中感到兴趣倍增,开始猜测,大家众说纷纭,这时教师进行下一步的引导老师找到了那些哭泣的娃娃,他们告诉老师是因为有的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把玩具扔到了他们身上,把他们给砸疼了,所以他们哭

。这时那些有扔玩具行为的幼儿纷纷低下了头,这时教师可以带头拿起一些被随意乱放的玩具放回原处。通过教师的带动,小朋友们效仿起来,主动将玩具放回玩具框中。这样的行为改传统常规教育中说教教学方法,将你要怎么做,变成了我想怎么做,调动了孩子的自主性,而不将简单的是非对错以标准化的态度呈现出来。

(二)注重幼儿个性化的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幼儿园和在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因为这些行为习惯并没有以一种主观意识的形式进入孩子们的脑海当中,只有真正的培养起每一名孩子的常规意识,并将其内化于心,才能达到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举例来说,上完课要把椅子整齐地塞进去,但很多孩子不理解原因,导致他们常忘记这样做。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说教方式,对幼儿这种不再把椅子推进桌子内的行为置之不理。慢慢幼儿会发现大家都不把椅子推进桌子里面的话,班级里可以活动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孩子们在班级内做游戏时也有可能因为桌椅板凳的阻碍而被绊倒、产生磕碰。这时教师出面进行指导,让孩子反思一下,为什么班里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为什么玩捉迷藏的时候有好多小朋友都摔倒了?通过这种追根溯源的思考,孩子们很快就能够发现空间不够,是因为桌椅板凳占的空间太多了,而其他小朋友摔倒是因为不小心绊到了桌子腿和凳子腿这时教师让幼儿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幼儿会开动脑筋,有小朋友说完全把桌椅板凳清空出去教师再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把桌椅板凳搬走的话,那平时上课用什么?通过这种循循善诱和阶梯式的问题引导方法,孩子很快就能想到只要把椅子推到桌子里面,那教室里可使用的空间也会变多,在游戏时就不会被椅子腿给绊倒。这样的常规教育才是目前我们应提倡的,使孩子们在真听真感受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一些行为习惯,表象背后的原因所在,使他们真正记住这些习惯规则,将常规形成习惯,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李嘉鳞.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昆山市某幼儿园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212.

[2]邢武魁.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7):140-141.

[3]邵阳.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20):12.

[4]朱慧彬,许倩.幼儿园活动常规教育有关问题[J].文教资料,2019(22):163-164.

[5]黄翠芸.幼儿园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J].现代交际,2019(18):209-210.

[6]何拉目草.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33.

[7]甘卓玛.浅谈常规教育在保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19(2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