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戏剧小品的创作与编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群众文化戏剧小品的创作与编导

许剑峰

普洱市文化馆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群众文化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升群众的审美品位,艺术追求,也可以提升其思想境界,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戏剧小品的创作与编导要从群众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注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讲求雅俗共赏。还需要组建高素质创作与编导团队,创新戏剧小品形式,探究戏剧小品未来发展方向,进而制定有效的发展措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戏剧小品的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戏剧小品;创作与编导

喜剧小品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的写照。喜剧小品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但在时代发展下其内部功能逐渐发展,不能以传统的文艺形式定义和演出戏剧小品,应从创作与编导两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群众文化需求。

1.群众文化活动中戏剧小品的价值

1.1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位

戏剧小品是一种大众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的文化形式,既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群众,是根植于社会发展基础的重要文化活动。另外,戏剧小品的创作素材多为现实生活,其本身可以反映出时代发展概况。从戏剧小品演出来讲,其涉及到服装、道具、灯光等众多艺术元素,每一种元素都具有清晰的时代特征,不过,戏剧小品与戏剧、戏曲等艺术活动存在区别,其专业性略弱,群众能产生更高的参与感,这也是戏剧小品在民间具有关注度较高的原因。而从群众角度来讲,戏剧小品饱含群众生活气息,能够产生一种代入感和参与感,从而在思想上达到统一,人们在欣赏戏剧小品的同时,会逐渐提升生活品位,对相关群众文化活动产生一种艺术性的追求。

1.2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戏剧小品是艺术学校的一种教学形式,起到训练学生的作用。而目前戏剧小品已经独立存在,走上舞台,其与民众生活紧紧连接,具有制作成本低和周期短等优势,能够很好满足部分观众的需求。另外,在戏剧小品的发展中,地方文化部门或者艺术团体也会创新其形式和内容,逐渐融入生活元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创作水平,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而且,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戏剧小品扎根于生活,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契机在,为各项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3突出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

戏剧小品历来与民众保持紧密关系,创作的素材就是群众现实生活,能够展现出群众的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由此看出,群众就是戏剧小品创作的原动力。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发展要求都注重继承性与创新性,这就赋予了戏剧小品大众性和灵活性,使得戏剧小品成为了反映人们生活的艺术项目,尤其是在舞台上体现时代特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2.群众文化中戏剧小品创作与编导的难点

2.1戏剧小品创作与编导脱离群众实际

文化建设要坚定群众化的发展方向,培养群众文化自信,增强群众文化的持久力。戏剧小品是群众文化中喜闻乐见的部分,可以真实反映群众文化生活。但从目前来看,在大众媒体和新媒体的影响下,戏剧小品的传播媒介已经发展改变,有些制作者为谋求私利出现了虚假宣传的情况,片面夸大戏剧小品的内容,宣传远高于实际立意的主旨,导致戏剧小品的创作与编导脱离于群众单独存在,作品内容也没有引导群众正常的生活走向,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戏剧小品是扎根于民众生活中的,在创作与编导过程中应关注民众体会,了解人物关系,从民众生活提取艺术素材和关键点。可目前的部分戏剧小品存在过于低俗化的现象,无法为群众带来正能量,没有传递生活的快乐,使得群众文化走上了岔路。

2.2戏剧小品创作与编导形式单一

戏剧小品存在地域性,南北方兴趣喜好存在区别,在戏剧小品的欣赏中也存在不同,因此在北方地区受民众欢迎的作品,南方观众并不一定认可。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信息处于高速传播的状态,要想保持戏剧小品的经久不衰,要不断创新小品形式,做好二次创作和三次创作等工作。但目前戏剧小品创作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难以保持生命力和艺术性。

3.提高群众文化中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水平的建议

3.1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不能脱离群众

3.1.1扎根群众文化,反映群众生活

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工作具有复杂性,作为民众接受度较高的艺术项目,其创作需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作者要深入群众文化生活,了解到群众生活的状态和需求,从而在文化层次制定有效的满足策略,以此提升群众文化中戏剧小品创作水平。比如说在题材选择中要符合大众生活的现实问题,可以以婚丧嫁娶、医疗教育作为主题,根据人们生活中的小事创新故事环节,并在艺术加工的影响下为人们带来快乐。若是想提高立意,引导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可以传递更为积极的价值导向,编导利用语言、动作形成启发,或者在幽默诙谐的对话中推进情节,展示矛盾,但万变不离其宗,戏剧小品的创作和编导要扎根群众,真实反映群众生活。

3.1.2注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讲求雅俗共赏

戏剧小品的故事情节较为紧凑,节奏偏快,这也是戏剧小品的主要特征。在创作与编导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这种特点,注重文本内容的创新性和代表性。为降低传播阻碍,避免地区差异,可以在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过程中体现地域特色。创作者应到群众生活中采风,感受这里的淳朴风情,爱群众之所爱,思群众之所想,尤其是在困难痛苦面前更需坚定信念。可以在戏剧小品的创作中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一个如同保尔一样的钢铁形象,为群众生活带来榜样,发挥群众文化的鼓舞、振奋作用,指导其勇敢前行。另外,自媒体背景下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的素材和渠道不断增多,但在发展中要注重群众文化的正向影响,避免出现低俗化、利益化现象。应将雅俗共赏作为基本原则,使群众感受到文艺的熏陶,而不是污染。为此,在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过程中要保持艺术的生命力和健康性,选择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内容,正确宣传教育、医疗、环保等主题观念,提升作品的传播效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2组建高素质创作与编导团队,创新戏剧小品的形式

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是影响作品影响力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人员素质和技术又是创作与编导保持较高水平的核心。因此,新时期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要组建高素质人才团队,有效完成创作任务,提升创作能力。首先,引进优秀的小品原创人才,这部分工作者常年在一线,对群众需求与群众文化有一定认知,可以吸引这部分人才补充创作力量。其次,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有些高校设置了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专业,应不断优化高校教学模式,增添符合大众文化建设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能力,以此获取戏剧小品创作和编导的新鲜血液。最后,要创新戏剧小品形式,可以根据演出需求对原有作品进行二次和三次修改,增添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内容,继而提升戏剧小品的满意度。也可以深挖当地传统文化,将其与戏剧小品结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戏剧小品形式,提升吸引力。

结语:群众文化中戏剧小品是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要提升创作与编导水平,不断丰富戏剧小品的内容与形式,充实群众生活,寄托情感。另外,群众文化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戏剧小品应满足与时俱进原则,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为戏剧小品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柳毅.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研究[J].参花(上),2021(02):143-144.

[2]杨龙.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思路探析[J].文化产业,2020(36):79-80.

[3]谢娟.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及编导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0,3(0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