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中国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中国经济与中国文化

罗元绮

摘 要:中国文化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是本文关注的首要问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联系紧密,本文先是概括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的概念,并指出各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与碰撞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衍生物。经济全球化在给中国文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既要敞开国门拥抱世界,又要独立自恃、不丢本色。

关键词:中国文化;经济全球化;影响;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已成为该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正在影响该国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全球经济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已大大增加。

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正在稳步增长,许多国家将文化产业视为支柱产业。全球文化产品市场持续增长,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传统产业。但是,当前的国际文化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这反映在代表美国的发达文化产业中的跨国文化集团对国际市场的垄断。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是全球文化市场的榜样。作为微观主体,他们依靠强大的经济力量在世界各地销售其文化产品。而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国家逐步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努力增强自身的实力,采取各种措施抵挡文化入侵,中国也置身其中。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不仅为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的表现较差,文化方面仍然存在贸易逆差。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和文化出口的扩大,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种经济背景和贸易模式下,分析中国与文化产业的贸易状况,研究影响中国文化贸易的因素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当前各界主要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全球化的解读基本可以从三种视角切入:政治、信息通讯和经济。一从政治视角理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全面扩张。英国学者埃伦·伍德认为,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化。二从信息通讯视角理解,全球化是信息穿越空间障碍在全球范围的自如传递。三从经济视角理解,全球化是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全球化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融合”。

二、中国文化的政治属性及价值取向

(一)以政治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

西方国家大多以宗教作为维持社会公德的支柱,而中国始终没有形成本民族真正意义的宗教,这与中国文化在内容上始终以伦理为中心、处处为政治服务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注重以理化情、情理融合。

这种情理关系高于法理关系,法律迁就于情理。黑格尔曾经评价,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直接深入到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其结果就是使伦理政治相结合,进而伦理政治化或政治伦理化。

(二)主张群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国家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价值观逐渐占主导地位,尊重和倡导人的个体独立性。每个人无论在上帝面前还是在法律面前都是独立平等的主体,主张个体价值高于群体价值。这种价值观的表现就是敢于标榜和突出自我。在中国,主张群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强调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讲求个体的自我检省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心。

(三)重视人文修养

中国历来标榜道德伦理,置个人修养于极高地位,并以道德为标尺来度量人生,强调个体对他人、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督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忽视人对物质利益的要求。

(四)具有延续性、广容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虽然有很多的曲折和磨难却从未中断,这取决于其广容性、同化力和凝聚力。中国文化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近代以前整体上是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中国几千年来历经外族侵略,但文化始终传承不衰,即使外族在地域上取得了统治权,然而就文化而言,往往是征服者被征服。外族在取得地域统治权和对人身的奴役权之后,往往自己又成为文化上的被奴役者。中国文化堪称世界上“连续型文化”的典范。

三、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文化贸易迎接了最为残酷和严峻的挑战,然而,WTO正式也正是设定了很多配合贸易特殊性的条款,但其作用却微乎其微。其他国家已经把高附加值、廉价的文化产品输入到我国,这对我国文化事业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我国市场化发展已经不能为我国文化事业的拓展提供公平发展的氛围。我国文化产业还不成熟,而国外已经有众多发展成熟的跨国文化公司,我国文化企业很难实现与其公平竞争。

(二)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由于我国长期的文化贸易逆差,文化出口不足,导致文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因此,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十分必要。

文化贸易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贸易,与其他形式的产品一样,要想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摆脱劳动密集或是资源密集的窘况,进而在激烈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与普通产业不一致的是,文化贸易遇到机遇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迅猛发展,类似于韩国电影,就反映了这一点,在我国文化产业不如世界的前提下,各个文化产业均需逐步向国际市场进军,进而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我国跨国公司要想拓展文化产业,就需要逐渐走入世界竞争格局,逐步占领市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性。我国文化贸易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应充分体现其特有的数形。开展文化产业进军国际市场就应该加强产品原创,打造一批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

【参考文献

[1]李薇. 核心文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 No.210(01):122-124.

[2]程洪海. 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南昌大学, 2007.

[3]王亚楠, 贺达. 江苏对外文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文化产业研究, 2015(3):159-168.

[4]胡延峰.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管理观察, 2010(19):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