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专业考察》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专业考察》课程为例

管小越,鲍禹,王一凡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066102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开展,众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目前来讲,众多高校都在探索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道路,并在积极尝试着这条道路的改革。在此之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过多的重视专业课程的发展,从而忽略了思政教育,致使本专业许多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都不是很重视,思想政治水平相比不高。因此,积极探索并实践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重难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设计专业专业考察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如今,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是教师通常会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践的部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发展。目前来讲,只有改革各高校的课程思政,才能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传教、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塑造一同实现的一个课堂。教育强则国家强,只有我们的课程思政教育得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水平得到提高,国家才能够越来越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现如今,各行业、企业各自所需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衡量标准,不仅需要人才在专业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更在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多数依赖于单一的通识性的思政课程,使得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水平较为不高,无法满足各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了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首先要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不只是单一的学习专业课。

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就需要具有较强审美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较高的爱国情怀、思维创新意识等方面,所以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培养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建立爱国情怀、文化素养、科学精神、奋斗精神、政治认同、人格品质等全面的艺术素养,就能在课堂上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环境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
3.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
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安排,2021-2022年第二学期第5-7周是环境设计专业2019、2020级两个年级的《专业考察》实践课,本课程已在环境设计专业开设多年教学效果良好,得到系部及学生的肯定。在实践课内会安排写生、短途考察、项目设计等活动。但是由于疫情原因,2021-2022年第二学期进行了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开启“云考察”线上课程。教师们共同收集并探讨了一些关于本专业考察地点的相关文化和一些关于课程思政的知识内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本课程强调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进行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
3.2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考察》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实践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学习内容表现出来老师们直观的介绍同学们亲自动手绘画的部分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的认知不仅强调“写生记录”本身的重要意义,还要强调在以画笔写生记录人文的同时,强调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和古迹关注、对民间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对民风民俗特点等的考察与了解,包括对学生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生活能力、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意识安排和磨炼等。如在徽派建筑的介绍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村落现有建筑进行了解分析,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并根据徽派建筑现有种类、类型了解到民族文化历史遗产和古迹、民风民俗特点等内容,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美好家园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我们的家园创建的更加美丽,充满各地特色的家园,也要把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结合起来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3完善课程考核内容
我们在《专业考察》实践课这门专业课程成绩评定的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评定方式,增加思政考核要素的比例,由本专业参与《专业考察》实践课的老师共同商讨出一些关于思政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问题,如:

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保护和开发永远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对西递,宏村的环境进行保护?古村落建设对现代设计引发的思考?在设计中如何体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天然合一?提出此类和考察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考察名胜古迹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认识与修养,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同时也要求同学们制作一些PPT,讲解一下自己所了解的传统建筑类型,更好的了解到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个人的形式完成介绍徽派建筑以及一些传统建筑,其次评阅围绕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修养、传统建筑了解熟悉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四、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结合的意义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课程思政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思政教育得到提高之后,才可以使我们的综合素质教育得到提高,需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科学精神、奋斗精神、探索精神等方面。同时,通过《专业考察》实践课的进行,可以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和其历史,了解红色历史遗存,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更生动形象地去感受历史的悲壮与现代化建设的自豪,激发他们的奋斗激情,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专业考察》实践课这节课来带动我们专业的思政教育内容知识的传递,逐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格素养、思想道德等,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的提高。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2021年校级教改研究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项,35号《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以《专业考察》课程为例》

课题来源:2021年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专业考察》课程为例》(项目编号KCSZ20211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管小越(1985-11-9),男,汉族,河北省秦皇岛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及环境设计。

第二作者:

鲍禹(1981-1-3),男,汉族,河北省秦皇岛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及环境设计。

第三作者:

王一凡(2003-1-26),女,汉族,河北省廊坊人,本科,学生,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