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5
/ 2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郑龙艳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摘要: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选取我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 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 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安全和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心理状态;护理质量

由于药物的特殊性,缺乏医疗合作,缺乏自我控制和保护能力,以及年龄小等因素,导致了儿童与冲突的发生。护士纠纷不仅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也极大地妨碍了护患交流。在临床上,公众的健康危险也在不断增加,例如:灼伤、滥用药物、严重的焦虑和其它不良症状。在实施了儿童教育和其他预防措施后,对临床护理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医疗纠纷而导致的伤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临床护理是当前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1年 8 月—2022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20 例,平均年龄为(6.35±2.87)岁;观察组男 22 例,女 19 例,平均年龄为(6.85±2.15)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82 例患儿中有 22 例为小儿肺炎,有 30 例为感冒,有 17 例为腹泻,有 13 例为其他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严格按照医院标准为患儿展开基础护理,做好环境护理工作和用药指导工作等。

1.2.2 观察组

通过对儿童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制定有目标的护理团队。由护士长带队,由 4-6 人组成。通过对各科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对患儿进行全面的分析,制订相应的临床护理模式。②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在实际儿科护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出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细节护理,以避免出现打错针、药物发放错误等不良现象;对小组成员的交接班进行规范,交接人员需要将患儿的实际情况全面且详细地告知给被交接班人员,告知被交接班人员患儿急救药物的具体应用情况,如果有药物缺失现象发生,需要及时告知给被交接班人员;制定并且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严格执行医生医嘱;做好护理工作记录,确保患儿的心率、血压指标检测无误且治疗无误。

1.3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的精神状况均以 sas 和 SDS 量表进行评估。SAS 得分在 57 分以下的儿童有焦虑的危险,SDS 得分在 53 以上的儿童有抑郁症的危险;对两组护理工作的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对两组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行为进行了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研究的数据输入到 SPSS22.0 软件中进行分析,将 (x±s) 为资料,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 表示,(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

护理之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基本一致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护理之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

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也日益提高。儿童还没有完全发育,临床上的护理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都很低,因此,提高儿童临床护理的安全性,减少儿童的护理风险,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目前我国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①护理人员水平不够。护理人员缺乏机制管理,因此责任心不强。在儿科临床过程中,有部分护理人员尚未认识到“以患儿为中心”,在为患儿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和护理干预工作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态度不够亲切,有部分护理人员受工作量较大等因素影响,会对患儿家属提出的各项问题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或者是护理人员没能够及时地解答患儿提出来的各项问题,由此容易引起护患之间出现医疗纠纷。②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技巧掌握程度不佳。儿科患儿年龄较小,患儿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患儿的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同时再加上陌生环境的影响,相对比于成人来说,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较差,如此一来便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困难性,要求护理工作更加精准更加细致。对于部分医护人员来说,因临床经验不足,各项护理技术水平不够,导致实际操作不熟练等现象,从而有心理压力,心慌的现象时有发生。③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文书书写不认真。护理文书是反映患儿的实际病情和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一旦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的书写不够规范、不够仔细就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事件,还有可能诱发护理差错事件。④儿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护理人员的职责不够明确,出现医疗器械未在指定地点导致急救时间的延误,抢救用品没有进行定时查对导致急救时间的延误等,这些事故都会增大患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充分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制定并且落实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建立健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定时为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能力;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意识,令护理人员能够准确、全面且客观地将实际临床护理操作步骤记录下来;对设备和药物进行定时检查,确保器械、药物的存入符合规范,并且确保设备完好能够正常工作;护理人员需尽可能地对患儿的实际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进行满足,加强对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关注,为患儿和患者家属讲解有关于疾病的知识,帮助其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儿科护理工作,有利于促使患儿恢复健康。相比之前,如今儿童具备有更高的疾病发病率,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及不断成长有不良影响。儿科疾病的治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并发症的增加,即使是重症病例,也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托儿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加快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为患儿制定并且展开具有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临床护理安全性和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文萍 , 张净 . 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J]. 心理月刊 ,2020,15(15):147.

[2] 温小芳 , 刘肖群 , 郑从娟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6(05):85+88.

[3] 袁萍 . 临床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6(04):29-30.

[4] 翟志毅 . 浅谈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家庭生活指南 ,2018(12):123.

[5] 龙元芬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3):213-214.

[6] 王 丽 , 周 玉 , 董 佩 佩 , 易 莎 . 儿 科 护 理 风 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3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