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方式变革研究与实践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2
/ 2

育人方式变革研究与实践案例

韩娇阳

吉林江城中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摘要

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对学校教育的关注不再只是探索和获取知识,而是培养具有独特思维和鲜明个性的人。为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迫切需要推进高中教育方式的改革:一是发展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职业培训为导向,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个性化的指导,支持学生的多元化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一、引言

中等教育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是学生形成个性、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草案指出,要“促进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增强办学自主权,支持发展特色学校。并为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本文回归“以德育人”的本质,分析学生的多元发展与教育方式改革的关系,并立足于学生素质的理论基础,提出学校教育方式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二、学生多元发展与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一)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亟须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首先,随着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和分工的变化,立足基本国情促进多元化人才已经成为服务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人才战略是实现民族振兴的第一战略。和国家繁荣。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的整体优化,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而且要高度重视技术实用型人才,并培养具有自身优势和不同人才相互合作的鲜明个性。

(二)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校教育就是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育方式的改革不仅是改变课程和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成长的机制和方式。高中时期也是学生人格形成和独立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应该着力从继续教育和就业指导,从分层到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三、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依据

从发展心理学的个体成长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包括生理、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四个方面。本文遵循美国学校心理学会的学生发展指南,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能力“三域六方面”的内容,将学生发展的域定义为三个域:个体认知、人格和职业。

(一)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是认知的核心。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智能是多样的、不断进化的、可塑的,并将人类智能分为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数学、运动、人际、空间、音乐、内省和自然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使人们意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度,学生因遗传、成长环境、家庭教养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潜力。在学校教育中,要关注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多元发展

多样性,英文单词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多样性的解释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发展体现了增长的需要,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多元化发展是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从统一走向分散。学生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方面和整体结构和特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其内容表现为身体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体的发展。

(三)学生多元发展的心理机制

从学生发展的心理过程来看,个体包括发展动力系统、发展内容系统和行为表现系统,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发展领域,职业发展等。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是通过内在动机,基于他们原有的智力、个性和职业定位,通过选择和决策,整合各种信息和概念,并积极自主地自我管理和调整正在进行的活动,个人发展自主权。

多样化发展与特色化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特色化建设是促进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尽管各级政府积极鼓励高中走多元化特色发展道路,但在建设效果上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主要表现如下:政策执行和管理支持缺失。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资源状况、发展方向等,推进校本管控。关键在于办学自主权,尤其是财政自主权和个人的放权。自主性:学校运营中“政府管理、国办学校、政府评价”的发展模式,制约了特色学校研究的开展方式。

师资与条件保障力度还需加大

首先,城市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地市,中学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管理体制进一步精简,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但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部分地市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教育经费来源困难。办学条件较好部分地市大部分学校无法满足新课改和联邦新高考要求以及其他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不同学科的师资和机构配置存在差异。

三、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

学生发展是学校所有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人的教育之道应该回归以德育人、以育人的本质,实现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人的教育追求。学生多元化发展,重构教育体系,促进体育整体实践。

(一)开发分层分类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带来新的育人方式。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和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学校建设科学、合理、丰富的课程是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前提。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建设。创建分类分层的课程体系,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以育人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形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教育课程。

(二)聚焦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活力的课堂

在面授教学改革上,要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要定位。“以学生为先”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有主观意识,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重点进行课堂活动。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建设多元化、充满活力的课堂,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在线作业,在线讨论,网上找资料,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开创线上线下标准化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形成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学新常态。

(三)以生涯教育为引领,开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发展指导

加强学生基础研究,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辅导的适用性。职业培训是实现自觉学习、自主发展和实践人生态度、价值观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校本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对大数据的探索,启动考核,搭建大数据平台。了解学生发展的整体状况,例如如学生的多元智能倾向、认知风格差异、兴趣特征、价值观差异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徐华楠.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共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三次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21,01:103-104.

[2]郑若玲,庞颖.“强基计划”呼唤优质高中育人方式深度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21,01:48-53.

[3]余文森.育人方式变革的四个体现[J].基础教育课程,2021,Z1:18-20.

[4]尹后庆.务实而专业地迎接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挑战[J].基础教育课程,2021,Z1:15-17.

[5]夏青峰.自主·实践·育人: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变革[J].中小学管理,2021,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