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策略分析

赵亚娟

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小学   0240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既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又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指明了发展路径。为了全面实现“减负增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文章根据教学实际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展开探索。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相对于同学段的其他课程,小学数学具有明显的知识容量大、抽象成分占比高、考查维度多元化等特点,因此经常成为学生们的短板科目。传统教学理念希望借助提高课堂知识密度以及容量,通过布置大量练习性作业来提高学生成绩,结果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了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要真正优化教学成果,有效提高成绩,教师应当树立起鲜明的“提质减负”意识,从效率上入手,改良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以更轻松的状态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1]

一、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思想,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获取更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数学学习。由于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必须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减负增效”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众多学习任务的压制下,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解决已有的课业问题已经占据大半时间,缺少探索数学本质的时间。因此,效果未能达到期待值。落实“减负增效”措施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争取更多预习与复习的时间,才能消化当节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善于反思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小学阶段作为打基础的时期,大部分学校的学习强度不统一,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还未能完全适应,且心理负担较大,容易对自身的学习状况产生怀疑,负面情绪的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为了提高课业完成的速度,会减少休息时间,进行学习与补习,难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精力,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通过“减负增效”理念的贯彻,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压力得到充分释放。

、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一)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精准备课、高效备课以及个性备课,对小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课前备课对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工作的有效推进尤为关键。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为学生制订和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保证各流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另一方面,教师还需了解和掌握学生整体的发展情况,找出难点、重点以及易错点,进而因材施教,巩固提升[3]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备课中,考虑到本节知识点涉及“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其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基于此,教师可将“学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学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作为本节的学习目标。同时,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在难易程度、体例编写、方法选用上还应有所调整,如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以及提升其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等,进而保证知识结构的立体与衔接。

(二)选择适合的数学教学手段

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运用新型教学手段,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

例如,在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作为小学生学习加法的基础,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加法的过程,如讲解“3+4=?”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其转化为实物计算,将其中的3转变为3只小白兔,又跑过来4只小白兔,将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答案,为7只小白兔,最终得出“3+4=7”。学生既能够简单得出答案,还能理解加法的涵义,消除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增进师生互动

互动是师生关系快速“升温”的关键与重点。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加强教学管理的统筹与协调,使教学策略与活动的引入更加合理与适宜,也对学生主观能动的提升起到助推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双方互动的角度出发。第一,要了解学生。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的所感所想,才能更好地展开交流与互动,进而对教学内容的讲授更有把握、更有信心。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认识分数的含义,并掌握几分之一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学生对其重难点的掌握情况,避免其产生消极、懈怠之情,教师可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如“找同伴”“分蛋糕”“谁偷吃了披萨”等游戏,一方面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并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认知,另一方面可结合游戏互动,及时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中做出针对调整,确保相互衔接。第二,要关注学生。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核心,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并从动作、表情以及言语等方面透析本质,如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嘟嘴、耷拉脑袋等,及时关心、有效解惑,进而使其感受关心、关爱与关怀,这将对师生整体的协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分层施教

小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段”,各方面变化很大。他们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学情掌握工作,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分层施教,要根据学生学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关教学指导策略和评价策略。教师还要注意对这些信息保持动态调整,让分层教学在提升课堂效率方面发挥出最大作用。

比如在教学《时、分、秒》一章节内容时,由于个体差异原因,部分学生的理解相对较慢,那么教师可以先用集中新授资源帮助他们了解“时”“分”“秒”的概念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进制关系和换算技法,并掌握认识、表达整点和半整点时间的方法;而对于头脑比较灵活、已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则可以借助时、分、秒的换算公式:1时=60分,1分=60秒的进率关系直接进行换算或进行相关时差计算,还可以添加一些非整点时间单位时差运算进行拓展教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则可借助钟表教具演示或者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动态走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关系。

结束语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贯彻“减负增效”的观念,将“减负”与“增效”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数学教师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合理设计数学作业,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绍美.关于减负增效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0(31):77-78.

[2]陈向红,张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23):47-49.

[3]万哲红.小学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