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

桂荣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6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观察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

     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患者,精神科患者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因受到较大的不良刺激,会导致患者产生某些极端的行为,从而对自身及其他患者,甚至医护人员的安全构成不良威胁,因此为确保安全型,则需要对其实施良好的护理管理[1]。目前诸多医院开始积极采取风险管理模式,能够获得较大的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6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3:20,平均年龄是(40.4±0.3)岁,平均病程为(5.5±0.1)年;试验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4:19,平均年龄是(40.9±1.1)岁,平均病程为(5.6±0.4)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完全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途失联的患者。

1.4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施传统的病情观察及教育,并指导其常规用药。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挑选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表,并对小组成员见培训,使其明确评估表内容,提升其风险识别能力。(2)预见性风险评估。患者入院2h内由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初步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准确填写,若患者存在高危风险因素,则需要对其实施重点管理,将其安置于观察室,以实施全面监控,并对其心理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全面了解;若患者存在低、中风险,则需要对其精神状态与行为表现进行全面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若出现新的危险因素,则需要对其实施二次评估。护士长于24h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审核,对风险评估内容予以及时分析及整改。(3)对病房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对病房设施进行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确保病房内的各项物品被合理摆放;对床栏进行加固,以避免发生坠床情况;在潮湿地面处放置警示牌,以避免其滑到;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严禁患者及家属将其带进病区,以避免发生意外;对门窗、病床、桌椅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4)加强与患者的尊重。护理人员需要同家属积极交流,告知其探视及外出需要进行签字,治疗前需要充分告知其可能发生的治疗风险与药物不良反应,以加强家属的了解,并获得家属的支持,如患者拒绝应详尽记录并要求其签字,并及时告知医生。

1.5观察指标

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利用院内自制问卷对患者实施评估,每项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与满意度越高。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表 1 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组别

夜间查房质量评分(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护理质量评分

(分)

风险事件发生率[n(%)]

对照组(n=43)

67.26±2.29

85.64±2.13

77.26±2.12

8(18.60)

试验组(n=43)

83.41±2.47

92.17±2.19

88.25±2.54

1(2.33)

t/x2

31.442

14.016

21.782

6.081

P

0.000

0.000

0.000

0.014

3.讨论

精神科疾病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在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操作时,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不仅需要加大护理的工作强度,同时还需要对科室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改善,以确保所有患者均能够获取最佳的疗效。由于患者可能会做出某些极端的行为,加之诸多患者的并为表现不受控制,因而癌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风险事件,任何风险事件均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此需要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管理

[3]。对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而言,未能够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目前诸多医院均积极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充分分析,提起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从而能够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方案,进而能够确保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与康复效果[4]。通过结果可知,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患者的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提示该种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护理管理模式,但依然需要对很方案内容进行不断完善,以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玉平,姜森林,李培军.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和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2):197-198.

[2]杜柳霞.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和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11):163-164.

[3]梁影.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67-68.

[4]翟丽娜,高蕾,李莹.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