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执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的探讨

许莉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执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做好探究。方法:选取本病区收治的单病种资料,对病种资料进行编码,统一诊断标准,并初步选定8个单病种,采用院科两级管理方式。结果:冠状动脉硬化、急性淋巴结白血病、肝恶性肿瘤、颅骨骨折、骨髓异常综合征、脑血栓、先天性结肠症、股骨骨折总例数分别为15例、27例、20例、13例、10例、30例、12例、8例,在进行治疗量控制方案后,整体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00%、90.0%、90.0%、92.31%、90.0%。结论: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控制,整体效果良好。

关键词: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管理

衡量医院医疗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即为单病种质量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是加强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1]。针对收治急、疑难及危重病人,通过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管理方法,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区收治的单病种资料,对病种资料进行编码,统一诊断标准,并初步选定8个单病种,以《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作为依据,在进行科室讨论后上报质量管理处,在组织质量委员会专家进行讨论时,制定符合规定以及实际的质量控制标准。

1.2方法

第一,采用院科两级管理方式,由主管业务的领导和质量管理处的负责质控,并由病案管理科进行协助,核心是最终质量和每个阶段。应按照统一的疾病类型检查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并纳入质量管理。管理病房需要病房负责人和技术核心干部组成质量管理团队,检查患者的技术质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做好提供反馈。

二是重视全程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护理和产后休养,提高急救效率。在患者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期间,您将加强对危重患者的控制,积极控制复杂的通信质量,确保手术安全。

三是严格执行各类疾病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我们应该使用适当和成熟的医疗技术为医疗系统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做好药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为了加强对危重病人和围产期病人的控制,医疗保健技术部门的程序和技术项目必须进行合理检查,不断调整和改进。

第四,我们应该建立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相关制度,禁止在治疗个人疾病期间发生工伤。根据监督管理程序,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患者住院的统一程序,遵循正常的医疗手术方法,并同意患者的知情同意。应建立一个制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应尽量减少争议,不应将个别疾病转化为个别疾病。应在全院范围内提供关于疾病控制的公众咨询、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人员的疾控检查和管理信息,提出改进方案,分析各种疾病的病历,确定引入单一疾病时遇到的质量问题。

2.结果

通过进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急性淋巴结白血病、肝恶性肿瘤、颅骨骨折、骨髓异常综合征、脑血栓、先天性结肠症、股骨骨折总例数分别为15例、27例、20例、13例、10例、30例、12例、8例,在进行治疗量控制方案后,整体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00%、90.0%、90.0%、92.31%、90.0%。平均住院日中冠状动脉硬化、急性淋巴结白血病、肝恶性肿瘤、颅骨骨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脑血栓、先天性结肠症、股骨骨折天数分别为6.5天、9.6天、11.3天、5天、18.2天、9.8天、8.3天、10.2天。具体研究情况如下表:

表1.8例单病种医疗质量效率表

病种

总例数

治愈好转率

平均住院日(天)

冠状动脉硬化

      15

       100.00

6.5

急性淋巴结白血病

      27

        90.0

9.6

肝恶性肿瘤

20

        90.0

11.3

颅骨骨折

13

        92.31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0

        90.0

    18.2

脑血栓

30

        90.0

    9.8

先天性结肠症

12

        83.33

        8.3

股骨骨折

8

        100.00

       10.2

3.讨论

在现阶段来说,单病种管理在将质量控制落实在诊疗过程中,在增加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能够控制医疗缺陷,并缩短病程[2]。在统计相关信息加强对应的指导和调节的同时,有利于规范调节行为,并缩短病程。

在明确疗效指标以及诊疗技术规范的同时,增加了可操作性以及准确性。在自主的控制医疗缺陷的同时,能够通过信息加强指导,并规范医疗行为。同时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医疗质量管理在总体调节宏观指标的同时,又能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新途径。根据病种做好诊断检查,使用单病种控制成本,有利于减轻社会以及患者的医疗负担[3]

近些年来我国医院基本药物应用范围和应用频率逐渐提升,为了切实提升基本药物的管理质量并给予广大患者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4],医疗人员需要结合当前阶段基本药物的实际状况与患者的切实需求就基本药物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此外,药品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药房管理体系水平与药品损耗,所以必须重视基本药物的管理工作,旨在有效提升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基础上推进卫生院的发展。当前随着医疗的改革发展,在进行单病种质控管理中,在对医疗管理进行宏观控制的同时,做好病种标准化的微观调节,能够为质量管理通过新途径

[5]。在依据病种做好合理用药和治疗的同时,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化,并减轻患者以及社会的负担。通过进行单病种管理,能够进一步体现“疗效高、疗程短”的医疗宗旨,并能够适应和促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葛晓利,谭申生,潘曙明.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在高压氧医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2,29(01):75-77.

[2]陈金金.单病种质量控制在内科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4):269-270.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21.24.157.

[3]龚仕金,严静,刘秉宇.重症医学单病种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关键[J].中国医刊,2021,56(05):476-479.

[4]周国栋,田萍,帕提古丽·尼亚孜,郭建新.单病种管理脑梗塞质量控制指标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5,22(02):118-119.

[5]张玉琼.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药事质量管理[J].华西医学,2014,29(09):1763-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