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综合ICU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综合ICU中的应用效果

何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广州  510530)

摘要:目的试分析在综合ICU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创新型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间(2020.9-2021.10)为实验时间,将该段时间内接诊的所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从中随机抽取300名患者为抽样样本,将样本按照人数等同原则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组别,对于常规组,使用本院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于观察组,使用创新型护理流程,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相关数据。结果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数据,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可以达到1.33%,而常规组的数据为13.33%,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的早期异常发现率为30.67%,而观察组的数据为78.67%,同样观察组更优。结论两种护理方式相比,明显创新型护理流程更优,可以在临床进行加以使用,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创新型护理;临床观察;综合ICU

相关资料显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重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现状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多需要安置在ICU病房,这类病人病情更为复杂、种类多样、病情变化迅速。与普通患者相比,重症患者护理的过程更加隔离,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也就对相关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本文的撰写,以进一步正面该护理方式的有用性,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特定时间(2020.9-2021.10)为实验时间,将该段时间内接诊的所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从中随机抽取300名患者为抽样样本,将样本按照人数等同原则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组别。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如下:常规组:男性患者90人,女性患者60人,患者年龄区间为27--7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1.28±7.68)岁;实验组:男性患者80人,女性患者70人,患者年龄区间为26--7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1.57±7.13)岁;两个组别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对比试验前,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筛选,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入选:(1)经主治医生诊断符合入住ICU的条件,入住持续时间对于24小时;(2)所有患者均经医生诊断有必要进行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治疗;(3)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实验内容享有知情权,且同意配合;(4)经本院相关部门批准允许进行试验。(5)排除患者中患有气胸、不能自主呼吸、血流动力不稳定、心律不齐、通气障碍、肾功能依从性差等不适合进行试验的疾病类型。

1.2方法

对于常规组患者,使用本院对于该类疾病患者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使用创新型护理流程的护理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在科室范围内成立护理小组。在科室内部创建护理小组是创新型护理流程开展的第一步,在设立过程中,每个小组需要包含一名护士长,尤其担任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作为组员,组内分配好各个人员的职责,权责明确,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2)全面审视患者资料。为了确保在后续护理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在接诊患者后,需由专人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转来科室、病情发展等进行全面审查。除了基本入院资料的审查外,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患者的日常,收集患者诸如年龄、治疗重点、饮食问题、心理情况等情况全面观察,以此方便主治人员可以根据资料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3)优化人员配置。在ICU患者护理的过程中,主管人员需要对科室内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合理搭配,根据患者的病情、疾病类型、急缓程度进行分类,有效实现护理流程的再造。

(4)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在ICU病房中,紧急抢救工作是工作人员每天需要面对的事。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随时将抢救用到的器械准备好。除了工具上的准备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制定关于抢救的应急预案,保证抢救工作的完美进行。

(5)严格执行ICU制度。关于ICU病房中的相应制度,所有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将两个组别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主要侧重于非计划拔管率以及早期异常发生率两项数据的对比。

1.4统计学

本次对比试验在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方面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其中P<0.04,符合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数据,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可以达到1.33%,而常规组的数据为13.33%,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的早期异常发现率为30.67%,而观察组的数据为78.67%,同样观察组更优。具体如下表所示:

组别

人数

非计划拔管率

早期异常发生率

观察组

150

2(1.33%)

98(65.33%)

常规组

150

20(13.33%)

46(30.67%)

P

0.03

3.讨论

相比其他科室,ICU病房日常工作中所要面对的突发情况更多,而且情况也更为复杂,所以在日常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现有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以此才能更好地保障ICU病房中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来看,近年来我国ICU病房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情况无疑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ICU所有关于患者的工作中,护理工作同样是重要的一部分,护理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和后续病情变化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ICU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现有工作中的不足部分及时进行改善,对护理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来不断满足ICU患者不同的护理需要。创新型护理流程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实践论证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现有护理效率,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进行病情恢复,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通过文章的撰写我们可以知道,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开展需要以护理小组的构建为基本前提,然后对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和基本资料进行全面了解,最后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制专门的护理方案,不断对现有护理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提高护理质量。对比试验结果也可以看出,该护理方式确实能够改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在非计划拔管率和早期异常发生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数据都要明显优于常规组。除此之外,实验中我们还对两个组别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也是观察组更优,护理满意度是护患关系好坏的直接性因素,而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从另一个角度确保护理有效性的实现。综上所述,该护理方式在临床试验中获得多方面论证,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玉琴,肖雪,袁七英.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护理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17,2(14):155-157.

[2]马媛,龙艳,袁亚迎,等.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66-69.

[3]伍珊珊.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6(3):127-129.

作者简介:

何丹(1993.08—),女,汉族,四川南部人,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