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多发性鼓膜穿孔常见原因及法医学鉴定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外伤性多发性鼓膜穿孔常见原因及法医学鉴定效果

李建源1,汤继明2

1新疆塔城额敏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新疆额敏834601

2新疆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新疆阿克苏843000

摘要:外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普遍的病症,检验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开展工作时,正确完成医学检验外伤性鼓膜穿孔案例有重要的意义。通常造成鼓膜穿孔的原因有两大类,分别为外伤性和病理性。正确判断鼓膜穿孔的成因,直接决定了治疗效果以及涉案双方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外伤性鼓膜穿孔;原因;鉴定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病症类型非常多见,开展治疗和鉴定有一定的难度,开展工作时,准确完成医学鉴定和检验工作能很好的支撑司法机构开展案情调查。法医要确切了解外伤性、病理性这两种鼓膜穿孔所产生的不同,精准掌控鼓膜穿孔造成的伤口特点以及相应的损害。引发鼓膜穿孔的原因以及表现的性质,既决定了案件承办的性质,也决定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进行鼓膜穿孔事故的鉴定工作非常重要,准确识别造成鼓膜穿孔的性质、判定治疗时间更是非常重要。通过大量的工作经验,同医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整合,下面对鼓膜穿孔的性质、外伤性、病理性鼓膜穿孔的不同以及进行鉴定工作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鼓膜的解剖学特征

耳结构中在外耳道和鼓室中间有一层膜,它是半透明的,非常薄,膜的边缘相对较厚,一般需要使用纤维软骨环将膜嵌入到股沟内部,叫做紧张部;上面的股沟有缺陷看上去像鼓的切面,骨膜紧密附在颞鳞部,该部位稀疏、轻薄,叫做松弛部。在组织机构上将骨膜分成内层粘膜层、中层固有层和外层非角化鳞状上皮层。骨膜穿孔后,内层黏膜层和外层非角化鳞状上皮层能够重新生长出来,然而中间固有层就无法再生[1]。要精准开展描述,在医学临床上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部分,也被叫做四个象限。

二、外伤性鼓膜穿孔的致伤原因

在司法伤害事件中,由于耳部受到外力或者是颅脑损伤造成鼓膜穿孔的案例非常多,进行认定相对容易。然而假如骨膜受损后,在医学鉴定前骨膜出现了感染,就会增大认定难度,而且感染程度越大,越是难以进行认定。外伤性鼓膜穿孔根据致伤的原因分为直接暴力以及间接暴力两种类型。直接原因是在挖耳朵时或者是在耳道外部涂抹了具有腐蚀性的药物,治疗耳部疾病时使用不合理的治疗方案都会损伤鼓膜。鼓膜直接受损的,虽然鼓膜破裂的位置不确定,但通常出现在紧张部位会较多,鼓膜形状不一致,有时组织会出现缺损。鼓膜受到间接性损伤的,大多出现在伤害事件中,大多因为拳、掌受到损坏造成鼓膜破裂。根据引发损伤的原因不同,鼓膜的形态和位置也都各不相同。鼓膜发生裂口的位置一般位于鼓膜的前下方,呈“一”字形或者是分叉、分枝等不规则伤口,组织没有受到损害,边缘可能会外翻。鼓膜外表面会有充血或是出血等症状,可能还会结血痂。

三、外伤性鼓膜穿孔与病理性鼓膜穿孔的区别

(一) 穿孔具体位置

外伤性鼓膜穿孔位置一般都处于紧张部,鼓膜结合部一般不会穿孔,穿孔一般呈不规则形状,直径小于6mm;病理炎症性鼓膜穿孔位置则在紧张部、松弛部都有可能发生,急性中耳炎发病点多位于中央性鼓膜上,孔形为针尖状;慢性中耳炎引发的穿孔同外伤引起的穿孔有明显不同,伤口破裂面更大,一般会在紧张部或位于边缘位置上,孔形为似圆形或是不规则的大型孔洞。

(二) 穿孔性质及愈合情况

外伤性鼓膜穿孔边缘通常伴随流血以及血痂附着、耳部闷沉,会出现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问题;假如没有引发其他感染,伤口在七天后就会愈合,大型穿孔一般2-3周也会完全愈合[2]。病理性鼓膜穿孔,在孔洞边缘能够看到炎症血清或者是流脓,患者还会感觉到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热症状,由于鼓膜存在炎症而造成伤口无法轻易愈合,长久不愈合的伤口就应当对鼓膜实行修补。

(三) 听力下降情况

外伤性鼓膜穿孔会造成患者听力受损,一般表现为轻中度、不严重,引发传导性听力障碍相对较多;病理炎症性鼓膜穿孔造成病人听力损伤是非常严重的,短时间内基本无法恢复。

(四) 鼓膜预后情况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一般都曾有过其他外伤,伤口可以自己愈合而且愈后效果非常好。但是治愈后光锥会变形或者是完全消失,造成鼓膜凹陷。病理性穿孔患者一般没有受过其他外伤,慢性中耳炎穿孔则经常伴随恶臭,较难治愈,炎症会经常出现,愈后效果不好。

四、法医学鉴定

(一)损伤认定

依据在鼓膜周围、外耳道等地方是否出现了新的血迹或者是有血痂形成,造成损伤的方式、患者是否有过其他外伤和医学检验方式来进行损伤认定。外伤性穿孔,伤口会随时间变化而出现显著变化,外伤5-6天后穿孔位置就会变为类圆形、边沿较为光滑的穿孔,所以针对鼓膜外伤越早进行鉴定越好,确保医学检验证据充分,如实反映损伤程度,才能确保司法鉴定结论的客观性。

(二)损伤的转归

进行法医学鉴定要判断出中耳炎引发的穿孔、不是外伤引起的穿孔、原来就有的穿孔,还要判断穿孔的成因是由于直接外力或者是间接外力引起的。鼓膜损伤大多不易被发现,而且也不会有明显的外在表现,通过电子内窥镜或者是摄像的方式对穿孔位置进行影像放大并保存,确保结论准确,能够为针对鼓膜穿孔问题开展法医学鉴定提供最为真实的支撑材料。

(三)鉴定标准运用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外伤性鼓膜穿孔能够自己愈合的一般被认定为轻微伤,6周时间无法完成愈合的被认定为轻伤二级。进行法医学鉴定,原则上将损伤或是击伤事件后第43天使用电子内窥镜拍下来的鼓膜作为鉴定依据。外伤性鼓膜穿孔的认定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中没有规定,但是听力下降的可以在病情稳定或者是治疗结束后,视听力下降程度开展伤残评定工作。

结束语:

针对外伤性鼓膜穿孔事件开展医学鉴定,要求鉴定工作者全面了解伤情,在进行鉴定时,还要全面掌握案情,对鼓膜进行仔细的检查,假如无法确定鼓膜穿孔的成因,遵从的原则是从严从轻,去伪存真,确保鉴定结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倪伟勇, 肖定科. 外伤性多发性鼓膜穿孔常见原因分析[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3(S1):1.

[2] 李军, 丁兴, 周聪. 外伤性多发性鼓膜穿孔常见原因及法医学鉴定[J]. 医学信息, 2015, 000(040):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