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魏卓研

黑龙江省医院呼吸内科。邮编150036

【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44%、护理投诉发生率4.88%,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4.39%、29.27%,P<0.05。实验组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从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管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于感染、创伤等导致的,以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为表现的综合征[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吸氧、机械通气等[3]。治疗的原则是积极寻找原发病并予以彻底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以及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提高患者生存率。ICU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其发生风险事件远高于普通病房,加之患者病情复杂,存在风险因素较多[4],极易发生不良风险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加强ICU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本研究对8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分析ICU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所收治的8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1例。其中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71.12±2.85)岁;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72.11±2.17)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积极控制原发病、病情监测等。实验组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各项护理干预,如环境护理,采用全自动化空气净化系统,24h不间断净化病房内空气。同时严格控制病房内温度、湿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2)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并定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清理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微泵及热湿交换仪对患者气道持续加湿,压力控制在2.45kPa左右。(3)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持续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强调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频率,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存在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可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如心理安慰、转移注意力以及情感支持等,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耐受性及配合度。(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热等症状,使其基础代谢能量较高,所以需要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以及正常食物。做好患者管道护理,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确保管道正常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计量分别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44%、护理投诉发生率4.88%,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4.39%、29.27%,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护理风险

护理投诉

参照组

41

10(24.39)

12(29.27)

实验组

41

1(2.44)

2(4.88)

X2

6.251

7.082

P值

<0.05

<0.05

2.2两组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舒适度

生理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参照组

41

21.25±2.15

20.12±1.89

72.12±3.85

实验组

41

43.12±3.21

39.85±2.14

95.12±2.47

t值

5.624

6.128

8.296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44%、护理投诉发生率4.88%,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4.39%、29.27%,P<0.05。实验组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了ICU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显著。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归纳总结风险事件高危因素,如环境卫生不达标、空气质量差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低等[5]。根据其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通过不断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熟悉度;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通过心理指导稳定患者心理情绪;通过环境护理,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等。总之ICU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从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远玉,谌洪亮. ICU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研究[J]. 名医,2021,(12):149-150.

[2]高会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ICU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3):78+91.

[3]李敏敏. 探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75+180.

[4]刘红春. 分析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对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舒适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7):52-54.

[5]王青. 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