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及对策

王子熙,肖吟寒

河南中医药大学 450000

摘要: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与世界各国合作日益密切,中医药也逐步成为我国对外教育交流的重要项目。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其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来华中医留学生心理适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我国高等中医院校开展中药文化知识、学术技能及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本文将基于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更好地实现不同文化的有效沟通交流。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

1 引言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中医药视为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中医药是一种中华文化艺术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在国际教育交流中,中医药更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我国每年约有5,000名本科及研究生毕业生出国留学,在国外高等医学院校求学的中医留学生占我国学生总数的近20%,且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迅速。随着来华留学生群体在中医药事业领域不断扩大,中医学科所特有的开放性教学形式与学习方式,不仅是当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点,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国际化课程建设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人员对于中华文化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跨文化心理适应现象的研究和重视,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华学习和生活。由此基于当前现状提出相应优化对策将具有必要性。

2 跨文化心理适应概述

2.1 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内涵

跨文化心理适应(multi-cultural interaction, MCI)是指个体与其社区、国家以及世界其他群体共同面对各种文化差异中出现的心理适应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我调节、适应以及与这些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共处并解决它们的过程。本研究中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是指个体与其所在社区、国家及世界其他群体共同面对和处理有关文化差异、价值观、人际关系等问题所产生的心理适应问题。MCI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客体适应性问题,即个体将自身所处文化环境看作可接受个体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生存资源”和“发展资源”而采取适应策略(郭长伟等,2013)。目前认为跨文化心理适应的社会和理论基础为跨文化角色理论和文化与社会适应理论。

2.2 跨文化心理适应理论与特点

跨文化心理适应指个体的跨文化心理活动的适应过程,是一个适应过程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心理适应、行为适应和身体适应三个部分。在心理适应层面上,个体需要通过心理活动改变对自身文化及其认知特点的适应模式,以促进自身的成功地从社会经验中学习(孙文胜等,2012);在行为适应层面上,个体需要改变原有的方式来适应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以获得更好的适应环境和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身体适应方面,个体需要改变其原有身体姿势,来缓解身体肌肉的紧张、疲劳等不良行为,以促进其成功地完成新任务。

3 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调查

3.1 调查分析

为提高调查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并将调查时间安排在2022年1月~4月。通过QQ群对留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生活经历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到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调查方式包括在线问卷调查、现场问卷访谈及文献查阅。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被试进行问卷星发放及回收工作,并对已填好填写表格的被试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完整资料供回收。最后将收到的问卷以电子邮件或电话咨询其意愿为准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问卷情况反馈给调研老师或学生。

3.2 结果分析

对本次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来华留学人员跨文化心理适应各维度总平均分均高于国内样本得分(P<0.05),由此具有参考意义。

3.2.1 中国文化素养

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素养维度的得分为59.43,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在认知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得分为41.29~58.41分水平,属于优秀水平。该维度具有良好发展势头,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和理解外国游客,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但留学生对于在中医知识方面了解不多,在与外国人交流中所涉及的中医药知识大多来自于中医书籍或电视剧,对于该问题,应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知识。

3.2.2 中国文化认知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分为传统认知、文化认知和行为认知。中国文化认知包括对语言、文字、习俗、职业等主要认知元素的感知,表现为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价值观所构建的中国传统认知体系。中国文化认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观念,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统礼仪知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整体对我国相关社会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认知良好。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对中国饮食习惯及传统节日等方面文化认知较低,而与其相关的中国行为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偏差和偏见。

3.2.3 中国文化行为

研究表明,当来华留学生群体从与外界接触开始,对中国行为习惯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且随着对中医学文化的深入了解,来华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逐渐形成更加系统和规范的行为习惯。从汉语词汇角度看,中文词汇水平与来华学生学习汉语相关程度较高;在汉语词汇方面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学习汉语知识、积累中华文化知识、学习汉语、掌握汉语技能、融入中华文化等。

3.2.4 感知中华文化素养较低

感知中华文化素养指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整体的理解和评价,反映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程度。来华留学生不同时段感知中华文化素养结果显示,留学生在不同时段对中国传统节日、传统礼仪、禁忌等中国话题的了解均不一样,与正常情况存在一定差距。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节日会在很多学生的记忆中逐渐淡忘。如元宵节这天晚上12点才能吃饺子,农历正月初四吃汤圆等行为都会让来华留学生感到陌生而不舒服。

4 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的优化对策

结束语基于上述结果,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心理适应方面存在认知失调,情绪不稳定,行为偏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来华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帮助来华留学生解决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2)可以增加一些兴趣班或者让留学生参与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去。3)可以加强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与交流。4)可以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宣传或者传统节日等活动与来华留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5)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沟通与交流。6)可以设立奖学金激励制度,针对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奖学金奖励以及减免学费政策等措施,帮助来华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结束语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医药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成为高等中医院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高等中医院校应重视学生跨语言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为我国高等中医学院国际化培养方案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为我国高等中医学院国际化水平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于来华留学人员进行跨文化心理适应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学生加强跨文化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大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跨文化心理适应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仇海霞,普丽达,王兆阳.跨文化背景下高职来华留学生心理适应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55-56+59.

[2]李琰,刘宏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研究——基于六城市的调查[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8,26(01):93-99.

[3]陈秀琼,林赞歌.来华安哥拉青年跨文化心理适应相关因素研究——以在厦一百多名安哥拉留学生为例[J].西北人口,2017,38(06):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