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辩证舌诊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浅谈中医辩证舌诊培训

陈法胜

湖南一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199

摘要:舌诊是中医领域的一项代表性诊疗方法,在中医望诊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特色。舌诊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但目前流传下来的典籍和相对方药、脉学专著还是很少,因此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舌诊的推广应用。在组织舌诊专业培训中,由于理论内容枯燥、烦琐,对于广大连锁药店员工而言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广中医辨证舌诊,加强连锁药店员工的专业培训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就中医辨证舌诊培训内容展开分析,围绕连锁药店日常工作情况,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措施来大范围推广舌诊,对于提升连锁药店销售效益,促进我国中医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舌诊;中医;培训;舌苔

中医舌诊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基础内容,相较于脉象而言,舌诊可以更加直接观察患者身体掌控,也容易被青年医师所接受。舌头变化直接反映出脏器的变化,了解到器官黏膜变化,并且可以有效规避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和影响,提升诊断准确性。因此,加强中医辨证舌诊培训,有助于提升中医诊疗水平,增强连锁药店员工对其认知和重视,扩大中药品类销售占比,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1 介绍典型舌象,加深舌诊兴趣

中医舌诊主要是观察舌头的神、色、形、态,以及舌苔颜色、厚薄以及润燥等程度,不同变化反映出不同的症状。这就需要在中医辨证舌诊培训中,帮助培训者找到更加典型,有代表性的舌象,明确其临床价值,以此来激发培训人员对中医舌诊的兴趣,令原本枯燥的理论内容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1]。在很多抽象的概念中,属于一种较为鲜明的客观指征,如,舌面紫斑说明身体有与淤血,阴虚内热光剥无苔的红舌,厚腻苔的剥脱等,可以有效焕发连锁药店员工的学习兴趣。又比如,有位患者紫舌黄腻苔,舌苔存在明显的裂纹,呈现叶状分布,就像是树叶叶脉一样,此种情况多是长期伴有咳嗽痰喘病,可以先看舌象,仔细询问病史,对于提升临床诊疗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典型舌象,可以先由一两名连锁药店员工发言表达看法,引发讨论和关注,最后由培训者总结归纳。

2 舌苔分类不用过于频繁

舌色类型多样,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指征。如,紫舌,可以细化为青紫、红紫以及淡紫几种;红舌分类更多,常规的颜色可以划分为淡红、淡白、红、紫几种。舌苔包括黄、白、厚、薄、润、燥。舌苔和舌质颜色变化,更多的是色泽程度变化,很难发现量层次的界限[2]。如,淡红舌与淡白色之间十分相似,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红色多少,紫舌则是在红色基础上带有一丝蓝色,这些内容需要学生依靠自身悟性去理解。因此,应该加强引导和帮助,从量变逐渐过渡到质变。紫舌通常表示身体存在淤血症状,但很多人将其仅仅局限于淤血症状。实际上,淤血的诊断并没有很难,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深化,还要仔细辨别虚实、寒热、阴阳和表里。在连锁药店员工日常培训中,可以尝试着用手指刮舌苔,湿润者属于寒,干燥者属于热,但目前存在很大的歧义,需要仔细、耐心观察,不能让患者伸出舌头时间过久,因此要全神贯注的观察和辨别,增强员工的中医知识储备[3]

3 关注生理变化对舌象影响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舌象是淡红,润泽,舌苔不燥不腻,舌苔前部较厚。齿痕舌是受到牙齿影响导致,尤其是要关注老年人的舌象。老年人由于自身年龄限制,舌象多是苍老,妇女舌象受到经期因素干扰也会出现不同变化,因此在中医表辨别舌诊时要注意年龄、性别、饮食和服药等情况。如果长期吃胡萝卜或柑橘,舌色会发黄,吃蓝莓、葡萄的患者会导致舌色黑紫等。热饮后的患者,舌色发红,冷饮后舌色淡紫。很多患者在前往医院诊断前,就刮舌,令舌苔变薄,舌质变红,这种情况下回出现很多假象,影响到中医舌诊准确性[4]

4 关注光线对舌诊的影响

光线强弱对于中医舌诊影响较大,最佳状态下是在自然光先附近,如果光线弱会导致舌色过于暗淡,荧光灯下的舌象会失真。当前很多青年医师都会选择用相机拍摄下舌诊照片,也要关注洗印条件,尽可能让皮肤恢复到原有的颜色状态。将打印好的照片与患者对比,可以发现照片的具体失真程度,及时纠正拍照条件,丰富中医舌诊经验[5]。也可以根据目前出版的中医舌诊书籍资料,针对性培训,明确实用价值。

5 关注舌诊临床研究

舌诊临床研究,是中医临床工作主要内容,但由于主观意识干扰和影响,可能导致舌诊结果无法统一。结合目前中医舌诊发展现状来看,可以在连锁药店内部聘请三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共同观察,二比一的方式来决定舌象,尽可能减少舌诊误差。如,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如果食用甘露醇以及双氢克尿噻等脱水药,舌色会快速变化,呈现出光剥无苔的阴虚舌症状。化疗患者由于脾胃损伤,舌苔会变得厚腻水滑。长期吸烟人员,舌色暗紫,舌苔黄燥,采用百合固金汤治疗后,舌苔滋润,可以有效改善口干舌燥症状。在培训时,观察一张舌色淡白苔色灰暗的照片,部分观点是阴寒内盛,未能将苔色灰黑与舌色淡白结合起来诊断分析,说明很多人员并未养成综合判断分析习惯,因此还需要注意辨别舌象,以及舌质、舌苔,四诊合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中医辨证舌诊思维。所以,应该结合患者具体疾病变化灵活舌诊,借助中医辩证思维来提升舌诊准确性。

结论:

综上所述,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应该积极组织连锁药店员工培训来形成中医辩证思维,通过舌诊来分析患者身体状态变化,选择更加安全可靠的中药品类进行治疗。但也要避免完全依据舌诊来诊断,因为影响因素多样,可以通过四诊合参,尽可能消除偏差,以此来提升诊疗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党赢,张锁,师建平,马超,刘钰,赵军,海日,李志茹,李月炜.“手足并用教学法”在中医舌诊脉诊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05):1223-1224.

[2]姚梦凡,赵杨.中医舌诊的口腔菌群基础及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3):89-92.

[3]郭志玲,屠立平,周昌乐,许家佗.中医舌诊信息化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3):1560-1563.

[4]苏欢,张志明,雍文星,李高勤,王涛,韩冰阁,宋忠阳.基于舌苔微生态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2021,41(08):1267-1270.

[5]王河宝,胡芳,徐海贝,喻松仁.舌脉合参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意义探讨[J].江西中医药,2021,52(0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