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MRI)的临床诊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MRI)的临床诊断效果

杜生俊

甘肃省中医院  730050

【摘要】 目的:探讨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诊断选择CT与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实验组患者采取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后的确诊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率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诊断可优先选择核磁共振(MRI),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尽早诊断出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际情况,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CT检查;核磁共振(MRI);诊断效果

在临床中股骨头缺血坏死是较为常见的病理病变,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是由于股骨受到轻微骨折,后续在自行愈合时,患者如果负重行走或者不当运动,则会患者的股骨头出现坏死现象。另外,如果患者的骨组织出现病变,如患者慢性酒精中毒或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则极易引发股骨头缺血坏死[1]。股骨头缺血坏死会直接引发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骨关节功能难以起到有效作用,而患者也需要承受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出现行走障碍等问题。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开展临床治疗,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可通过手术更换股骨头,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的有效诊断,过去在诊断骨头坏死时一般会选择CT,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医师能够更清晰的掌握患者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实验主要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CT与MRI的诊断效果,实验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从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8.61±4.2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58.42±4.38)岁。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CT进行诊断,入院后需要测量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诊断后,可开展CT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告知患者进行CT检测的各项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有效配合诊断工作的进行,在诊断时使用飞利浦64层CT,层间距与层厚设计控制在15mm左右,获得诊断报告后,由主治医师进行临床诊断。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选择MRI进行诊断,入院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检测,经过医师的诊断后可逐步开展MRI检测,在诊断前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了解核磁共振的检测效果与具体检测方法,及时解答患者存在的疑惑,让患者能够更配合MRI检测的开展。在进行MRI诊断时,需要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用核磁共振仪器诊断患者身体,获得诊断报告后,由主治医师进行诊断。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出情况,计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分别为96.00%、76.00%,实验组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率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确诊率

实验组

25

24(96.00)

对照组

25

19(76.00)

x2

5.357

P

0.042

3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需要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诊断,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保障患者能够接受到更为有效且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情时,CT与核磁共振是最为常见的诊断方法,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有着不同优势,医师可结合最终的诊断结果,确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情,从而确定后续是给予常规治疗还是手术治疗[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清晰观察患者的骨头情况,保障最终的诊断有效率。

但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诊断效果也存在差异。近几年来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优势更为明显,医师能够对患者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进行更为清晰且准确的观测,从而保障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这主要是由于核磁共振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敏感性的特点,应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能够尽早诊断出早期病情,让患者能够尽早治疗,从而保障预后效果,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3]。核磁共振的辐射相对较小,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所产生的影响较低,同时核磁共振能够给予患者更全面的诊断,医师能够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精准的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此外,核磁共振技术更为稳定,所获得的病情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可靠,与CT检测结果报告相比更加优异,为临床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实验主要研究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选择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发现,核磁共振实验组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率较CT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股骨头缺血坏死病情的诊断可优先选择核磁共振进行检测,可为医师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综上,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情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检查是最为常见的诊断方法,其中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孔令斐.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效果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3):112-113.

[2]张文福.CT与核磁共振用于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对比[J].人人健康,2020(14):68-69.

[3]杨富阁.分析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