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游泳课高效安全教学的探讨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小学游泳课高效安全教学的探讨与分析

郭彭鹏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平山小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游泳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强个人在遇水灾之时的自救能力。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游泳课更具优势。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游泳专业知识,还需要重视游泳安全教育,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游泳安全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游泳课安全教育必要性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生存技能。不仅能使学生在危难中自救,还能有效地提高体质,锻炼意志,但游泳教学时的安全教育万万不可忽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第一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游泳,第二需要注意检查游泳池附近的环境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还需要确保安全教育常态化。那么,如何有效提高游泳课安全教学呢?

一、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游泳作为一项技能对小学生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游泳过程中人体会释放内啡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改善学生情绪,避免抑郁,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慢性病的出现,增强学生幸福感。但小学生游泳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56%,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88个孩子溺水身亡,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痛心。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溺水是0-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在学游泳的过程中,孩子的安全意识也在成长,如果老师重视游泳课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让他们知道身体不适时不能游泳,也不能擅自在危险的水域游泳。会游泳的孩子了解自己的水性和体力,不会贸然下水。对初学游泳的学生,老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降低发生溺水悲剧的可能性。

二、小学游泳课高效安全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环境

一是设施和现场设备的安全。在游泳课教学中,设备安全和场地设施安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并准确把握各个细节的安全和质量。这也是开展安全教学的第一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安全表进行检查:(1)仔细检查池底、池壁是否光滑、干净,池内是否有盲区;(2)浅水区深度应小于0.8m,深水区深度应小于1.2m;(3)游泳池进水面应增加明显的水深标志,并在深浅水域设置相应的隔离带;(4)游泳池的卫生间、池岸、更衣室、淋浴间应设置相应的防滑带,并要保证地面潮湿时静摩擦系数大于0.5;(5)游泳池应增加净化、循环水、消毒处理装置,水温不低于26摄氏度;(6)在泳池附近配备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脊柱板、护颈等,放置在较明显的位置。(7)人行通道、出入口等,要有明显标志。

二是卫生环境管理安全。在小学游泳课的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安全。具体而言,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游泳池必须配备通风设备,室内环境必须符合要求;(2)在正式启动游泳课前,教师需要检查并记录水质;(3)定期对游泳池周围和游泳池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清洁消毒;(4)在游泳池排水、注水和清洁过程中停止教学。

三是安全要求制度。在游泳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安全教育,充分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如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检查体系等;(2)所有游泳教师必须具有专业游泳教师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3)游泳区需要安装监控设备,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安全;(4)添加必要的急救箱,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并定期检查,确保急救箱内有足够的急救必需品。

(二)保障安全教育常态化

在游泳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安全教育常态化,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讲解不同的游泳内容:如溺水教学、呛水教学等等。

首先,按年龄段。对于1-3年级的学生,老师需要认真的给学生讲解游泳的好处,在游泳的过程中要注意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对游泳的恐惧感;对于3-6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安全教育重点放在游泳和溺水自救上,让学生认识在天然水域游泳和独自游泳的危险。

第二,按地区。在城市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说明在天然水域和游泳池游泳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在农村学校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在鱼塘和河沟游泳要注意的一些方面和不能在危险水域(水库和水流喘急的江河)游泳的安全教育。无论什么地区学校都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游泳自救和自护技能,游泳紧急求助办法,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三,每课必讲安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教学场地和教学工具,做好各项设施的准备和检查工作。此外,教师还需要强调课程纪律和注意事项,严禁学生擅自入水、嬉戏玩耍,从根本上保障游泳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游泳教学时,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教学计划。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环境的检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游泳环境;同时,还要确保安全教育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顾彦荣.影响小学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分析和策略探讨[J].下一代,2019,000(003):1-1.

[2]陈春平.游泳课教学优化设计与实践[J].福建茶叶,2020(4).

[3]何攀攀.武汉市中小学生开设游泳课程的研究及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10).

[4]陈竞新.小学生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00(002):132-133.

[5]谢华勤.关于中小学开设游泳课程的必要性分析[J].灌篮,2019,000(013):P.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