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7
/ 2

装配式建筑设计探讨

李海红

身份证号411481198901013401

摘要:装配式建筑设计已然形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想要有效地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需要加强对于前期建造过程的优化和完善管理工作必不可少,要根据当前工程建设需求加以规范管理,发挥更多利用控制功能,防止后期建造过程中存在较大隐患。本篇文章就重点对着现代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的特点,展开了简单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浅析;装配式;建筑;设计


引言

由于中国当前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建筑和施工类企业富余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将后继增长乏力,所以加快推动城镇建筑和施工的产业化、改变城镇建筑业依赖劳动技术密集型规模经济发展的固有特点也已渐成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各省市均在不同程度地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使用,目的是积极探索预制构件在建筑业中应用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建筑产业化。

1.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概述

1.1装配式建筑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理念为装配式结构施工所主要表达,大体上涉及到的范畴主要为建筑设计、制造、建筑施工、装配等方面,由此可见其涵盖范畴非常广泛。而利用练习车间对建筑构件实施加工,方面能够继续压缩工程设计时间,从而对建筑构件的整体长度和内力问题作出有效修正;另一方面在制造建筑构件的过程中,还能够把建筑三维模拟技术注入到数控机床中。如此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技术品质,也缩短了建筑施工的总体效率,从而提升了施工人员的建造速率。此外,对于利用装配式结构完成工程预制钢板和钢结构的安装工作来说,还能够使工程组装工作与设计过程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工程效益,并提高了人力物质之间的协调性。

1.2装配式建筑特点

1提升工业生产工作效率,增强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相互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由于建筑施工中所需用到的预制板和钢构造都可能在厂房中得到超前预制,所以,实际建设地就有时候、精力、空气来完成其余的建筑施工。所以,组装式构造建造有利于提升工业生产工作效率,而且对增强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相互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也有明显的效果。2规范化制造手段推动建筑施工工作的机械化。组装式构造在建筑施工过程构件的工艺比较平时所用的构造更加现代化,这都得益于中国目前发展的高新技术。而且,比较传统手段,规范化的组装式构造工艺更加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3可能有效减少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的时间周期。当企业对装配式施工中采用的构造实施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软件实现对构造的内力及体积加以调整。这些改进方法明显减少了建筑施工的产品设计工作时间。而通过数控机床的精确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建设的制造工作效率和制造准确度,从而实现明显减少建筑施工产品设计时限的目的。

2.装配式建筑设计及其标准化的重要性

装配型房屋一般就是指事先在厂房内或者说是工地进行了建筑工程中所有建筑施工材料的产品制造,而后再进行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这样也就可以满足建筑工程总体构造的基本需要。装配式建筑处理方法的运用具有很好的便捷性,且实施时间也很短,同时在节能减排领域都可以获得理想效果,相关技术需求也很大,在许多领域已经获得了应用。但想要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使用价值效益,必然要切实围绕着建筑设计过程加以重点把握,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满足总体建设需求,同时进行更强安装指导作用。随着当前的组装式施工建设蓬勃发展,合理进行总体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其必须确实包围着具体实施组装式施工建设的总体平面工程设计和立面工程设计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确保具体实施组装式施工建设能产生较强的实用性,并合理处理可能产生的各种隐患威胁,特别是要使总体设计工作方法最为合理切实可行,能与后续施工安装的操作较为配合顺畅。在对装配式建筑物分类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其特殊性,在增加这类建筑物利用效率的同时丰富了建筑物形态,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的城市发展需要。

3.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更多的经济成本目前,由于中国的预制装配式建设的工业规模还未形成,所以和中国传统建设方式相较起来而言,其经济成本还是很大的。①材料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由于目前的装配式施工建筑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其应用与普及率还比较少。②人工成本较高。由于装配式施工建筑对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都有着相当高的技术需求,它不仅要求能够对装备使用的标准结构进行拆解设计,同时还要求对建筑设计中的某些特殊节点的结构有足够的认识,这将会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生产成本较高。

4.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要点

4.1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

在具体预制结构的设计处理时,其设计要求的规范更是变得至关重要,为了使得具体预制构件的设计更加细致,根据上述设计方法中针对各种不同结构的参数要求加以规范管理,在减少结构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其使用实际效率。预制构件使用的规范可以通过模煳性技术的应用,使得构件的使用精确性得以提高,同时充分考虑后续各种构件的使用和吊装过程,使之可以反映出较好的实用性,使得结构的使用更加流畅高效。

4.2预制构件和结构的技术方面的技术

预制及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结构设计方法要求:必须充分考虑标准化设计需求,强化对结构的质量管理,并进行各结构精准化设计,以确保在工程造价中的最佳经济效益;必须重视钢筋现浇施工的实际应用,保证了这一类施工的降板及其它环节的实施可靠性;预制结构必须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性;应用在无承重墙的建筑物,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隔音作用。另外,要注意装配式房屋结构的建筑方案要求。如建筑物的设计规格、处理材料和方法等。

4.3构件设计标准化。

在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方案设计处理中,其必须着重关注相关结构的合理有序设计是相当关键的一个方面,需要掌握好对结构实际使用目标与要求的合理满足,以防止对后续结构的实际使用中产生很多不良隐患与矛盾威胁。而结合建筑构件设计标准化管理原则,它就必须真正贯彻了"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减少了多种不同型式结构的重复使用,使得其可以利用相对较小的规格与型号进行拼装,这样也就可以更好完成对整个设计方案的整体优化,不至于产生较多的结构层面问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整个设计方案。

4.4施工方案及初步设计方面的设计策略

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初步设计阶段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对工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各个专业条件进行合理调整;在专业技术指引下,对钢筋或现浇混凝土的尺寸进行合理设置;根据各专业管线设计和预埋件设计情况,合理选用质量良好的预制构件;对其潜在的使用功能、安全性等加以合理考量;经过对材料、施工进度等因素的有效研究,可以制定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对施工方案设计编制的技术研究。具体内容是:对每个专业的预埋施工构件设计作出充分考虑,完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案设计;确定好各种预制构件的总设计系数;对施工方案设计的可靠性作出整体判断,并解决好其中的细节问题。

结语

近年来,中国预制装配式施工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根据了国家工程设计的重点需求,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并科学合理的优化整理了有关资料,从而有效提升了预制装配式施工建筑事业的工程设计水准,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石。

参考文献:

[1] 梁晓丹王丹. 立足建筑设计角度探讨装配式建筑[J]. 绿色建筑,2020,12(4):2.

[2] 纪翔张鑫浩吴琳. 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分析[J]. 建材世界,2019,40(2):3.

[3] 刘晓海.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问题探讨[J]. 房地产导刊,2018,000(024):59.

[4] 纪翔张鑫浩吴琳. 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分析[J]. 建材世界,2019,040(00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