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罗娟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娜允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省普洱市,6658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丰富,其中,玉米是很多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产量及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干旱、洪涝、降水不均等,或种植技术落后、播种周期延误等影响玉米产量。因此,应积极研究玉米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高产种植技术,通过肥水管理、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解决玉米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农民提供保障。

关键词: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引言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玉米占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地位,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等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是一种长寿食品,得到了人们的喜欢。因此,玉米高产量的种植技术,社会十分关注。玉米对生长环境具有较高要求,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和虫害,因此需要强化种植技术,提升防治病虫害水平。

1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玉米,在不同地区其名称有所差异,如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等,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呈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总种植面积达4332万公顷,同比增长5%,总产量达2.726亿吨,同比增长4.6%。结合国内玉米市场发展形势,可以预测202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有可能达到4588万公顷,产量将超2.9亿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对玉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推动了玉米播种面积、产量的逐渐提升,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1科学整地

为了提升玉米种植效率,促使充分吸收营养物质,需做好选地整地工作。首先,优质肥沃的土壤适宜实施种植技术,有利于植株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其次,土壤结构较好而且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水性,避免在酸性值偏高的土壤中种植,有利于玉米发育成长。再次,为了降低上茬植物中的农药残留,禁止选择上茬种植过大豆和小麦等作物的土地,有助于保证茬口适应性,充分保证土壤肥力。最后,在种植玉米前,需进行整地工作,利用松土、深翻、耕作等方式,保证土壤深度达到25cm左右,确保不会出现漏耕状况,做到先松原垄沟,再松新垄沟。

2.2科学选中

在种植玉米前,相关种植单位首先要选择良好的玉米种子,并按照种植条件和当地气候环境来筛选合适的玉米种子,另外还要注意观察地形地势,确保玉米种植后能健康成长。目前,玉米主要分为3类,分别为专用型玉米、兼用型玉米及通用型玉米。专用型玉米主要用来制作青贮料,在到达指定成熟期后,对其进行打碎加工,制作成规定好的青贮料;兼用型玉米则是在玉米植株成熟后,将玉米颗粒及叶子进行收集处理;通用型玉米是在其彻底成熟后整体收集玉米颗粒。在选择玉米品种和类型时,都要选择植株高大且枝叶茂盛的品种,另外还要具备抗倒伏和不早衰等重要特征,从根本上保障玉米质量和产量,其次,在选好玉米种子后,要按照规范要求对其进行处理,保障玉米存活率,尽量避免病虫害侵袭,从而保障整体经济效益。

2.3种子处理

选好种子后,可进行适当晒种,激活种子活力,同时消灭其表面病菌,促进萌芽。可在播种前1周,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摊开,连续翻晒2~3d。浸种能够有效催芽,并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可使用冷水与温水浸种。冷水浸种时间为6~12h;温水浸种水温控制在55~57℃,浸泡4~5h,可有效杀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炭疽病、黑粉病孢子。浸种后可以进行药物拌种,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例如用50%辛硫磷乳油按药、水、种子用量1∶100∶1000的比例进行拌种,能有效防控多种病虫害。

2.4播种移栽

播种及移栽是玉米种植技术运用重点,首先,选种后进行包衣处理,当发芽率>95%时播种,低于这一标准则需要更换种子。在播种前晾晒种子1~2d,去除染病种子与扁瘪种子。有效控制玉米种子行距、株距,确保种子顺利发芽,同时还不会浪费种植空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再次,在掩埋时不可将全部种子裸露在外,需确保与土壤完全接触,确保玉米出苗率。一般在出苗大约20d后移栽,有效控制行距、株距,行距需保持在55~75cm,株距需保持在40~45cm,为玉米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最后,在移栽过程中应施加充足的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加少许磷肥、钾肥,全面提高土壤肥力,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5施肥

基肥约占施肥总量的70%左右,一般需提前施足基肥,在整地翻耕时,増施充足的有机肥。同时注意増施氮肥、磷肥等,氮肥要深施,避免氮素挥发。可以结合测土配方技术,有选择性施肥。在缺磷土壤中,需及时増施磷肥,在缺钾土壤中,需及时増施氯化钾。春播前,需及时应用少量农家肥,再配合适量的氮、磷肥,进行条施或穴施,作为玉米种肥。后期可结合玉米生长实际情况,做好追肥工作。注意应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在玉米拔节前施入追肥量的1/3,肥料可选择氮肥。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量的2/3,同样可选择氮肥进行追肥。一般在穗粒期后,应结合玉米植株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科学追肥,提高玉米千粒重和适应性,同时提高其抗旱能力。待其进入到穗期和花期后,对于水分需求量提高,应保证土壤中水分含量超过80%。在玉米灌浆期,应结合具体田间温度,选择科学的方式进行灌溉。同时在玉米生长中后期若遇强降水,还应及时排除田间多余积水,以免影响玉米产量,导致玉米出现倒伏。

2.6虫害及草害防治

为防治黏虫,应于6月中下旬用菊酯类农药或有机磷类农药进行喷施,或采取人工捕杀方法。为防治玉米螟,在玉米生长至心叶末期时,每公顷使用2~3 kg的BT乳剂,制作成颗粒剂之后直接撒放,也可兑水约450 kg进行喷施;或在玉米螟盛卵期,将赤眼蜂投放田间,一般每公顷投放赤眼蜂约22.5万头,一般可放1~2次。玉米栽植过程中,要在播种之后以及苗前做好除草工作。若地块土壤墒情比较好,需要在播种之后以及出苗之前除草。为防治禾本科杂草,每公顷可使用2250~3000mL的50%乙草胺,或用1400~1900 mL的905富尔寒草斯。为防治阔叶杂草,每公顷可用900~1050 g的50%甲草嗪或者600~750 g的70%赛克可湿性粉剂。若地块混生有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可每公顷用400~500 mL的50%甲草嗪。上述措施,每公顷用药量要兑水约500 kg,主要采取喷施方法。当玉米生长至3~5叶期,杂草长至2~4叶期,需要采取茎叶喷雾措施。如每公顷可用1000~1500 mL的4%玉农乐悬浮剂;当玉米生长至4~6叶期,杂草长至2~4叶期,每公顷可混合使用1500 mL的22.5%伴地农和2250 mL的40%阿特拉津。上述每公顷的用药量需要兑水450~750 kg,主要喷施在茎叶上。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科学选种、播种移栽、田间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为了提升此项技术的综合利用率,需深入了解高产种植技术,把握具体应用要点,推动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利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17):42-43.

[2]王成峰.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及高产种植技术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4):121-122,124.

[3]张霞.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