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王庆林 ,裴志方, 李文浚

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河南南阳 473004

摘要: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也如火如荼,由此,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当下旅游的热点。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与统计,对淅川县阮营村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阮营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迫切问题,并针对问题分别从旅游服务、文化内涵、产业结合、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研究,最后,得出了阮营村乡村生态旅游的有效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旅游;村庄规划;阮营村;淅川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人们逐渐将关注点聚焦于乡村旅游业上。由于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里程碑,提升到了大国战略的更高层次[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落后,而村庄规划又长期罔顾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振兴底子薄。如何将生态旅游融入到村庄规划实践中,以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2]

淅川县香花镇阮营村属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村落,位于丹江湿地保护区内,当前,该村庄建设用地无序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威胁,不利于南水北调生态屏障的修复建设,本文主要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淅川县阮营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掌握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迫切问题,以期得出阮营村乡村生态旅游的有效发展策略。

一、淅川县阮营村调研分析

(一)区位概况分析

淅川县地处南阳市西部,豫、鄂、陕三省七县的交接地段,西北有伏牛山、秦岭,南有丹江口水库。阮营村位于香花镇西北部,东南距香花镇约14公里,距淅川县约46公里。其东接林营村,西接胡岗村,北面是山南村,南面是西岗村,紧邻丹江口水库。阮营村属于南阳盆地,地形特征为湿润季风气候所造成的丘陵地带,其地势东低西高,村庄海拔134-222米,坡度在40度以内,整体起伏较大,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其气候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常年雨量充沛,年降雨地域分布上具有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温度适宜。

(二)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1. 自然资源

阮营村村域周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库、森林等,规划区内青山秀木、梯田盘砌,同时外围被各种苗木等生态景观环绕,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乡村未来打造生态、和谐、宜居的特色村落提供基础。由于地处丹江水库北侧,自然环境良好。

2. 人文资源

阮营村位于豫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区域,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影响和促进了淅川文化艺术的发展。

(三)现状问题分析

1. 旅游服务基础薄弱,服务设施有限

由于香花镇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经济规模小,很难对经济活动做出贡献,而想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设施状况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阮营村的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2.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缺乏特色

阮营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以采摘、垂钓等为主导发展农家乐,这些在短期内会引起公众关注,但随着旅游经验的增加,这些形式将会被不同人群所厌烦,而当地的发展应该凸显自己的地域特色。

3. 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产业结合不足

阮营村是典型的豫西南农业型村庄,村内无多项资金支持,与外部联系较少,对于产业的结合也不够明确,村内第一产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牲畜养殖不成规模。此外,村内产业管理人员较少,产业管理模式欠缺,无明确的发展方向。

4. 乡村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景观效果差

阮营村内部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由于经历了长期的无序发展,阮营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水中到处是垃圾和杀虫剂,且村中植被结构单一,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二、阮营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乡村生态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乡村生活的渠道,其核心还是为了保证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利益所在。未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需将城乡发展联系起来,农村的基础设施要跟上时代步伐,应充分依托阮营村优美的自然,深挖特色的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民宿,满足游客特色住宿需求、特色餐饮需求、特色文化体验需求、特色休闲娱乐需求等[3]

(二)深挖地方文化内涵,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阮营村应保护好村内的乡土风貌以及历史脉络,乡村旅游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旅游形象的好坏直接决定当地旅游的发展,要认识到品牌在树立市场认知中的作用,强调阮营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农业旅游品牌的建立和品牌的自觉强化,可确保阮营村不断实现其生态旅游品牌[4]

(三)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完善产业运营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旅游业的支持,不断完善农村旅游设施,使农村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还可以盘活土地或者利用闲置土地承包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甚至可以引进投资方打造农业观光、民宿等项目,通过对农村生态旅游的整合,使其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分享,使其获得最大的效益

[5]

(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旅游发展机制

乡村建设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坚守“生态红线”这条底线,才能推动乡村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资源的持续增值,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阮营村应积极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禁止树枝、树叶等易燃物品的焚烧,加快厕所设施建设,对村内绿化空间风貌进行有效引导,不断促进乡村环境的良性发展。

三、结论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而乡村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大量游客的迅速涌入,导致乡村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危机。通过对阮营村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乡村生态旅游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可以确保乡村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得到有效联系,将有助于乡村立足资源、发展优势、推进产业发展,以此走向乡村振兴繁华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晓培.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以豫西风格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0):24, 25.

[2] 于明洋, 卞学昌. 景观生态模式浅析及生态格局规划实践—以山东省邹平县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16(12): 24-25.

[3] 刘尧尧. 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J]. 贵阳: 农业经济, 2021(06): 58-59.

[4] 于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鞍山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文化产业, 2022(06): 136-137.

[5] 关雪洁. 甘肃文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陇东学院, 经济发展研究, 2020(01): 167-168.

作者简介:王庆林(1998-),女,山东临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生态旅游规划。

通讯作者:裴志方(1991-),男,河南郑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