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浸润成长

/ 2

以文化人  浸润成长

郭金华  ,吕金龙

山东省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凤凰小学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在具体班级育人实践中,统筹“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改变”育人目标,积极架构班级精神、规则、行为、评价等多元文化,引领着学生群体发生着悄然蜕变。

一、精神文化让学生心中有情怀。

班级以班本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班级特色活动为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红色传承教育、普法教育、励志教育等活动,例如带着学生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拍摄活动,与叔叔阿姨共同唱响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每周一次的班会,是班内长期坚持分享红色故事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提前搜集红色故事或视频故事、制作PPT补充讲稿、轮流作主讲人,如红色故事《彝海结盟——刘伯承与小叶丹在成长路上的民族礼赞》、靖宇——铁血忠魂震敌魄》等;红色视频故事《碧血丹心——罗亦农》、《沂蒙红嫂——真情深似海》等,都是孩子们站在自己视角当中进行选择的,避免了枯燥和空洞,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实效。正如“故事的魅力在于,它不是敲着我的头指指点点,而是将教育娓娓道来。[1]

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疫情突然在“九省通衢湖北武汉市疯狂肆虐,紧接着又在新闻上看到了武汉市封城的消息,疫情的发展态势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一种未知。此时孩子们再也坐不住了,班长主动与我联系,表达了同学们想为武汉捐款的想法,于是我们师生一起募集了2180元,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向武汉市慈善总会完成了捐赠。当我把捐赠证书图片分享到班级群里面的时候,孩子们却异常的安静,某种情感或许已经轻轻流淌在孩子们真实的内心深处了……

二、规则文化让学生心中有戒规。

班规是对学生在班级中的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界定。教育无效的原因,很多时候在于班主任输出和学生输入之间的脱节。那么如何制定出一份学生都能接受并愿意执行的班规呢?

(一)领着学生找“问题点”:平行教育理论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与共同的活动和遵守共同的规则。”虽然孩子们一起找寻班级管理问题点的过程会很繁琐、很耗时,但是这是支撑班级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特别是新班级组建伊始。

(二)对“问题点”整合瘦身。通过班会或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组内的“问题点”整合,然后组内派代表再进行全班分享,删繁去重,形成班规的初始文本。而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学生始终是问题点的寻找者、班规初始文本的创建者、过程参与的受尊重者。

(三)基于育人目标统整成文。一般的班规文本几乎都是“不能做”加“具体事项”的表述样式,这样的班规样本其引领力和规范力是缺乏教育温度的。在条文表述时,由“严禁、不能做什么”等生硬、教条式的硬性规定,描述为“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接地气”、可感知、可触摸的行为方位,更具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的特质。例如:

1、学会做人:

1.1任何时候都要虔诚地尊敬教师、家长,决不能冒犯老师、家长,尊重老师和家长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如果老师、家长做的不恰当,要告诉“老班”去协调处理。

……

2、学会共处:

2.1永远不要用不文明的行为应对不文明行为,如果你执意做了,一定会得到更糟糕的后果。

2.2如果你的语言表达风趣、幽默,这是你的宝贵财富,要不断坚持这样的风格。

2.3任何时候都要关心、尊重、包容自己的同学,有好的建议或意见,应该当面用正确的方式提出,背后议论他人、歧视、挖苦、讽刺、起不雅外号等言行,会让你变得渺小、狭隘,不利于你的身心健康成长。

2.4男女生要正常交往,过度交往不但严重违纪,还会让你的成长之路变得更为曲折。

……

(四)召开全体学生大会表决通过。通过班级民主议事机制和举手表决程序,实现班规的合法化、民主化。

班级建设与发展过程,就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所以,更要明确,班规不是贴在墙上学生就能自动执行的,班规意味着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习惯,作用的显现需要用解读、案例、故事等持续的班级实践来引领,直至学生形成明显的规则与契约意识。

三、行为文化让学生做事有条理。

琐碎的班级事务构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常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班级秩序将会变成一团乱麻,而把这些班级事务归纳整合成具体的岗位,则会转变成了锻炼学生能力、参与班级建设、赋能学生成长的舞台。

为此,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等主要内容,围绕班级育人目标和班级规则,主动架构起班级事务的运行体系,让学生明白在某时某地以某种方式,并按照某类标准做某事,并生成了独具班级特色的“6H”班级事务运行系统,即“何时做、做何事、何人做、如何做、何人监督、何人记录”,有效解决了班级事务管理的琐碎问题

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常规管理不能只关注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个体,而应更多地关注价值引领和集体教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给学生进行班务分配的时候,班级提前制定了三项原则,一是需要特别照顾的同学最先挑选;二是同等条件下,礼让女同学优先挑选;三是班委同学要主动挑选负担重的岗位。从“最先”到“优先”,再到“主动”的分配原则,深深扣动着学生们的情感心弦……

四、评价文化让学生成长有力量。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许多态度和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道德榜样优于其他方法,是因为道德在很大程度是通过观察学习的,而不是从说教中学习的。同时,我一直坚信每名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种向上生长的愿景期待,都需要在班级里的某个或几个方面获得存在感、归属感、成就感!我的做法是:

1、日志记录——具体情景中看见成长。

举例1(摘自《班级管理日志》):

时间:2015年9月2日(星期三)    值日班长:***

“早晨,天才刚刚亮,……十几名同学就已经来到了教室,严格遵守了‘进则轻、入则静、坐即学’的要求,迅速有序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争先恐后、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为所有同学树立了榜样……”。

举例2(摘自《班级学习日志》):

时间:2015年9月2日(星期三)    值日课代表:***

“在开学第一天,同学们上课时认真听讲,与老师相处融洽,同学们都抛开假期的兴奋与松懈,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学期;上课时,……等8名同学听课最为认真,其中……等同学在语文课上积极回答问题,语言简明扼要,言必有中,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儿童拥有一种未知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引导文明走向美好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这个世界,教育就应该以发展儿童的潜能为奋斗目标。”[2]尽管初一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尚显稚嫩,但从其记录的每一名学生的良好表现,都是发生在同学身上的正能量故事,而发生在同学身上的这些正能量故事,则更有感染力、感召力,更容易激励其他同学不断向自己发起新的挑战。

2、多维评价——价值引领中赋能成长。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感官的快乐和物质上的快乐,维持的时间会很短,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和物质需求的满足,人们普遍会把存在意义感、个人价值感作为快乐的重要源泉。基于此,班级围绕“五个学会”育人目标,基于班规具体细则,摒弃唯成绩的评价藩篱,设立“五会明星学生”“用心做班务明星学生”“励志勤学明星学生”“班级突出贡献明星学生”“班级优秀保洁员”“班级工匠”“红色故事”讲解员等特色评价项目,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每月集体评价一次,入围学生制作相册张贴到教室文化墙上,让教室文化始终充盈着点滴进步的美好瞬间,潜移默化中推动着孩子们的全面成长。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这些可视、可感知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成为时时激励学生自我感知、自我改变的原生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维审.做有故事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9.

[2]玛丽亚·蒙台梭利(意).有吸收力的心灵[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