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AR与WHO模型预测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在我国社区人群中独立验证并比较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模型与2019年WHO开发的东亚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预测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准确性。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中基线无心血管病史的40~79岁人群。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0年心血管病实际发生风险,并采用China-PAR模型、WHO复杂模型和简易模型分别计算预测风险。通过区分度C统计量、校准度χ2值和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225 811名研究对象,经过中位随访7.26年,共发生13 301例心血管病事件。China-PAR模型、WHO复杂模型和WHO简易模型的C统计量及其95%CI在男性中分别为0.741(0.735~0.747)、0.747(0.740~0.753)和0.739(0.733~0.746),在女性中分别为0.782(0.776~0.788)、0.789(0.783~0.795)和0.782(0.776~0.787)。WHO复杂模型和简易模型预测男性10年心血管病风险整体分别低估了0.8%和4.4%,在女性中整体均低估了约15%;而China-PAR模型整体低估风险,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低估了19.5%和42.3%。结论在我国社区人群总体风险评估中China-PAR和WHO模型预测10年心血管病风险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但对于高风险组人群的预测准确性还有待改善,提示仍需进一步针对高风险组(如糖尿病或老年)人群建立单独的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