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接受前后节联合手术的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致病原因分为:感染组16例(16眼),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4眼,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3眼,弓形虫性葡萄膜炎2眼,急性视网膜坏死1眼,细菌或真菌性眼内炎6眼;非感染组17例(17眼),其中特发性葡萄膜炎12眼,眼内淋巴瘤1眼,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2眼,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性葡萄膜炎2眼。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水闪辉指数变化以及组间术后视力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及硅油填充比例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的术前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2.40(1.50,2.70),术后BCVA为1.70(0.55,2.7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Z=-2.61,P=0.009)。术后,感染组LogMAR BCVA为2.25(2.10,2.93),非感染组为0.92(0.40,1.70),且明显低于感染组(Z=-2.97,P=0.003);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44%,非感染组视力提高比例为71%。全部患者术前眼压为15.0,(10.0,18.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眼压为14.0(12.0,16.0)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P=0.983)。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房水闪辉指数分别为12.4(7.5,73.2)pc/ms和5.0(3.3,7.3)pc/ms,术后房水闪辉指数明显下降(Z=-2.99,P=0.003)。感染组植入IOL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χ2=6.94,P=0.008),2组间硅油填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9)。结论: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有效控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