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项目式有效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0
/ 2

小学数学项目式有效教学研究

刘青敏

          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小学      441604

引言:随着双减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正在形成的教学方式与对策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广大小学毕业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效果。小学生的数学掌握既受生活地点、教师、语言环境等客观条件的直接影响,又受思想技巧、智能因素、学习策略、兴趣等客观性各种因素的深远影响。这主要是为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的最有效教育。新课程变革为高效课堂探索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背景与机会。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新课改后小学生综合数学教育形势不容乐观的现象,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小学生综合数学有效教材,并探索了小学生综合数学有效教材的对策。这对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观念有了一定的改革与提高,但其现代教育观念的淡化与不足仍然十分突出,这也严重阻碍着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

(1)教育效能观念淡漠。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由于部分老师课堂观念逐渐老化,没有强烈的课堂质量观念,而只是重视加大预习时间和学生勤奋用功的重要性,致使不少学生的复习工作一直处在投入大、负担重、效果低、质量差的被动状态。

(2)对于教学策略运用还是停留在表层的和肤浅的层次,而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是照本宣科。

(3)小学数学过程性教学策略实施力度不够,"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倾向没有达到根本的改变。

(4)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策略运用仍然是在很肤浅的层面上,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更没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5)反思性教学策略和评估性教学策略运用不尽如人意,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不强,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6)在提升学生有学习动机方面,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很少研究和挖掘内部动机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策略及其应用

项目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主观积极性,让其尽可能地发挥个性的主体作用,对有关知识点加以探索与理解,并从中找到不同的问题,从而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并真正掌握其形成的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分析探究能力,最后实现提高其专业知识储备能力的目的。在进行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们能够把项目式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教学环节之中,并和其他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充分发挥其优点,并推动了课堂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一)引进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平台

小学数学老师可选取难易适当的课程作为指导学生开展共同学习活动的对象,给每个学习者建立一种自由讨论的机会,并指导其围绕着共同的学习方向与任务而展开的共同探究活动,在丰富个人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知识内涵,并通过探索与解决新问题来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比如,老师在指导每个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知识点之后,就可给每个学习者创设以下模块来帮助其开展自主学习:①解决有关"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方面的问题;②通过重做例题,试图独立给出微分方程式;③撰写基础计算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数学题,在组中予以分担与讲解;④配合做好黑板上的训练题。经过导学案的指导,小学学生的合作研究过程就会变得越来越顺畅而快捷,其研究的方法也会越来越清楚。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把研究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给了学员,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其研究学习方法的主观积极性,从根本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问题导学方式,指导学习者探索知识的含义

要想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讨论过程中,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就必须充分运用学生兴趣较多的优势,通过设计不同的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在进行讨论的深入分析中理解知识点的含义,从而进一步巩固对他们的知识形象。比如,在介绍《寻找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时,几何教师就应该率先设计下列提问,以此来引导学生思索和探讨:1)相对边长或相对内角都相同的二个三角形是一模相同的吗;2)运用手头的作图软件怎样将某个三角形全部制作一下;3)试图通过至少三个途径制作一组全等三角形。由于课题的逐步深化和困难的逐步增多,学生会在问题说明和实际讨论时更加清楚构成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以便比较正确和扎实的把握所有知识点,凸显出知识的有效性。

(三)设置了课堂质疑环节,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数学教育教师也应创设一些追问与解答问题的环节,引导学习者以比较活泼的方法说出自己课堂教学时出现的疑问与难点,从而激发其他学习者探索与回答问题的激情,并通过互相帮助、共享与思考来达到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例如,数学老师就可在讲授《对称图形的特性》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践掌握状况来设置课堂问题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先把自己在听课和做数学练习题时产生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再把这些问题总结下来成为课堂案例,并通过引导其他同学分析与回答,从而有效激发学习者的探究兴趣,以积极接受的方法巩固其知识。

(四)开展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验课程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模块,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可融入适当的实验项目,以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其透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把握知识点的含义,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其数学综合素质。例如,当讲授过《简单的图案设计》的知识点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还可引导他们再进行一次动手实验项目,让他们利用所学过的平移与对称课程来为班级设置校园标识,以带动学生重新归纳并复习已有的设计知识点,在探究中逐步制定出合格的校徽设计,并根据所学知识点来诠释自身的设计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掌握与运用水平。

(五)运用激励型评价法,充分调动学习者参与研究的热情积极性

每次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指出了新问题,数学教师都应当适时对其加以表彰,并注重表扬其善于探索、敢于探索的品质,以便更有效地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发散思考、参加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活动更加充满了活力。

同样的,当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力攻克某一个数学难题后,老师也应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来对他们加以肯定,让他们得到巨大的成功,以便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研究学习,协助老师顺利完成各项学习工作。在小学数学课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指导他们学习,不但能够帮助他们用比较积极的方式接受并消化学习内容,而且能够在此过程中更有效培育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让他们更加了解并掌握数学的最佳途径,从而更全面地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与质量。

另外,数学老师在运用探究教学方式中,更要充分考虑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并通过调整教学细节、创造新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于真正利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新一轮课改中,唯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并调动他们积极学习的激情,才能增强学生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并为其终生发展、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中消协教育活动有趣生动,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海平,构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5:72.
[2]董涛.数学有效教学的知识基础[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5-128.
[3]陈力.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发生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