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域下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7
/ 2

美学视域下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探析

张玥

宝应县实验小学  225800

摘要:在时代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然而对美学也越来越关注。因此,“期待视界”是接受美学重要理论,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审美期待。读者经验、兴趣等理解的“前结构”因素构成了“期待视界”,而读者又在每一次阅读艺术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拓宽视域以达到视界重构。但由于红色经典课文叙述的故事背景与当下学生生活背景距离甚远,导致学生阅读课文时缺少形成与课文适配的“期待视界”的“前结构”因素,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对红色经典课文不感兴趣,也难以透过文章感受革命精神。因此,本文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实例,探析如何以学生“期待视界”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真切感受红色经典课文要传达的革命精神。

关键词:美学;小学语文;红色经典 

引言

红色经典作品饱含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激情高昂的革命斗志、永不放弃的坚韧意志和崇高而坚定的革命主义信念理想。红色经典作品既有文学属性,又具有中国特色。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启蒙时期,是个人发展、价值观塑造的奠基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红色经典作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通过红色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形成坚韧的品格、良好的品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如何用好红色教学资源、厚植学生的红色基因,是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当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1红色经典的文本价值

(一)文学价值。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指在具体的教学中,作为一般性教学文本所通用的文本示范价值,是狭义的概念。它包括语言技巧示范、谋篇布局示范、情感解读示范等。(二)史料价值。历史既可以是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微观的事件和具体的个人。红色经典总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依相存,作品中的人、事是史实,但比历史记录更有张力、情感和生命力。(三)精神文化价值。红色经典的精神文化价值主要衍生于“红色”的内涵。这类作品再现艰苦卓绝、生生不息的革命历程,展现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革命信念,呈现前仆后继、赤诚无畏的革命精神。对红色经典的涵泳诵读,既是对革命者个体品质的赞颂,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红色经典文本中的精神文化价值,既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2红色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红色经典作品教学面临着教师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一般、教学目标未能如期实现等问题。不少学生对红色经典作品没有形成正确认识,他们认为这类作品缺乏文学性,并且呈现方式千篇一律。这些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红色经典作品教学效果不佳,红色经典作品的深层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红色经典作品教学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共鸣不足。红色经典作品呈现的内容和故事展现的生活场景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学生难以真切地感受文章传达的宝贵精神。加之对过往的历史所知甚少,学生很难理解那段充满光辉、苦难的历史。因此,解决学生与红色经典作品难产生共鸣的问题,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是提升小学语文红色经典作品教学质量的关键。(2)隔阂感较强。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红色经典作品大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且对典型人物的刻画非常注重细节。但当代小学生容易用常识性的知识反驳、怀疑人物所经历的一切,如对于“邱少云在烈火中岿然不动”,学生很容易以自身的身体感知推论英雄人物的行为,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与英雄人物之间产生隔阂感。

3美学视域下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策略

3.1激活“期待视界”,引发阅读兴趣

经验是影响读者“期待视界”形成的重要因素,文学文本与读者的已有经验越相似,读者就越有可能形成“期待视界”。与文本配“期待视界”既决定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取向和重点,又是读者建构自身对文本理解的基础。因此,教师想让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兴趣,感受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就需要激活学生的“期待视界”。以来源为标准,可以区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红色经典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与当下生活截然不同的背景下,无法通过直接经验激活学生“期待视界”。因此,只能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来激活与文本配适的“期待视界”。

3.2鼓励学生阅读红色经典

对于学生来说,还不具备寻找和判断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也难以判断市面上卖的小学红色经典读物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好的阅读材料。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以供学生参考和阅读。好的阅读材料作用很大,丰富学生的知识。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小树需要阳光和水来滋养根部,而学生也是如此,需要好的阅读材料,打好学习和今后道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一个好的阅读方法,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学生发展。提倡学生每天选择固定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用来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要求学生用心感受阅读中的文字,切忌不能走马观花,看过之后就忘记了,没有任何的思考。

3.3采用引导式提问

在小学语文参与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言的机会。在红色经典阅读走进参与式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红色经典内容的理解。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并采用连续式提问的形式,即上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下一个问题为上一个问题作出解答,通过引导式提问,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文章脉络。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在进行引导式提问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问题的设置,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完成所有的问题答案,基础薄弱的学生仅需要完成所要求的前三个问题即可。通过引导式提问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增强。

3.4日常渗透爱国思想

教师对于学生们进行的红色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口头上,更要让学生们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中不断地向学生们渗透这样的思想,对于学生们日常的行为表现进行纠正,培养学生们的爱国观念。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应简单地注意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的优劣,更要注意到学生们的日常表现。所谓教育不仅仅是教更在于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如何获得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做人做事。这也就需要教师们在日常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渗透,让爱国思想成为学生们真正的思想。

结语

总之,对于红色经典的教学,教师既要对其进行一般性文本解析,又要关注文本的红色基因,有意识、有侧重、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定位和实践——为“红色基因”注入时代精神,帮助学生真切体验“红色”的魅力,实现自我人格和精神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周来祥,戴孝军.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21(08):4-16.

[3]唐萱,姚永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及教学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1(14):54-56.

[4]曾娥.小学主题班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5):170-171.

[5]刘从华,谢牛.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J].教育研究,2022(07):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