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接触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5
/ 1

媒介接触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影响研究

曾敬燮,俞云慧,林阳晨,朱宝乐,朱春生 ,张兰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99

摘要:以N市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新媒介接触程度及媒介传播效果两者均与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利用好媒介价值观引导功能、改善媒介环境,同时注重价值观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

关键词:媒介接触;主流价值观认同;大学生

一、研究背景与假设

对于任意媒介接触渠道,认同程度高与传播效果好的人数均远多

主流价值观是主流意识社会的思想形态,指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

于程度低、效果差的,说明媒介渠道的价值引导功能普遍较好。可见,

即主流民众所信奉或各种价值取向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在当今中国

不同媒介渠道对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及效果仍然存在差异,但差异不

主流价值观中,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的社会主义核

大,H4不成立。

心价值观”是其核心体现。

三、结论讨论与提升策略分析

智能化媒体从生产和获取两端增强用户的使用,提升了媒介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介接触程度及媒介传播效果均与主流价值

海量性和多样性,而这也增加了用户获取“高质量”信息的不确定性,

观认同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认同深受媒介接

虚假新闻、反转新闻和有偿新闻等屡见不鲜,“观点大于事实”的“后

触的影响,因此利用媒体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真相”现象时有发生,西方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认同,十分重要且可行。

造成一定威胁。

(一)大力改善媒介环境

基于文献调研,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假设:

1.借助智能技术,提高价值引导能力。在技术下沉的今天,借助智

H1: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与媒介传播效果间存在显著正相

能技术瞄准大学生群体的偏好与状态,精准制定价值引导方案;利用

关关系。

多样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依托“窄播”分发模

H2:大学生学习阶段、专业类型、有无学生干部经历情况对其主

式,“定点滴灌”使主流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流价值观认同程度与媒介传播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

2.加强媒介自律,发挥媒介引导的正向效应。“‘把关人’把何种信

H3:媒介接触程度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及媒介传播效果

息传递出去,直接关系到受众的认知问题,从而影响着其思想、态度

存在正向影响。

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 媒介内容生产者们应遵循新闻道德,坚守新

H4:媒介接触渠道在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及媒介传播效果

闻价值,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为发挥媒介引导的正向效应

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提供前提。

二、实证调查与分析

3.加强监管力度,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互联网的虚拟性便利人们

本文于2022年4月1日-6月29日,对某省N市数所高校大学生

自由发表言论,但同样需要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而营造良好秩序,

发放线上问卷,共收到问卷332份,有效问卷313份。

前者需要立法、执法、司法的全面联合,后者则需要网络参与者的监

1.因变量: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及其媒介传播效果

督。正如总书记所言:“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对相关题项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将合成后的因子进行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闻

可靠性检验,后得两因子(“认同程度”和“媒介传播效果”),数据显

(二)加强价值观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

示,受访者的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及媒介传播效果均处于较高水平。

1.培育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高校价值观教育要强化

后对上述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教导大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引导大

表示P<0.01),表明认同程度与传播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同时,大学生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自身

H1成立。

2.自变量:新媒介接触程度和媒介接触渠道

经分析,相关题项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新媒体接触程度 高,且大学生信息来源多样,以官方媒体和自媒体为主。

3.控制变量:人口变量

将人口变量(“学习阶段”、“专业类型”和“是否为学生干部”)与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媒介传播效果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

1

的思想修养,增强辨别是非和防腐拒变的能力,在面对西方的文化渗 透和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时,以坚定价值观立场为准线,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注重价值观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结合。智能媒介技术与大学生群体的深度结合,强化了媒体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给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高校应当注重加强价值观教育同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将主流价值观标准运用到深刻变化着的智能媒体的

的关系,提高

生相比,均值更小,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更高、传播效果更好;而

参考文献:

不同学习阶段和专业类型,对于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及传播效果均无

[1]廖小平.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辨兼论改革开放以来

显著性差异。

主流价值观的变迁[J].教学与研究,2008(08).

4.模型分析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

由于问卷中关于媒介接触程度与媒介接触渠道的题型不同,故使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J].党

用SPSS26对前者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后者进行交叉表分析,以探求

建,2014(03).

两者对其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影响。

[3]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

模型1:人口变量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影响。数据显示“学生干部

四版)[M].华夏出版社,2000.

经历”的回归系数为0.231,且呈现出显著性(p=0.001),但“学习阶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段”与“专业类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5与0.075,且无显著性。

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奋

可得,仅学生干部的身份会显著加深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模型2:人口变量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数据显示专业类型与学生

斗,2017(20).

干部经历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142与0.318,且都呈现出显著性(前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改研究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媒介经

者p=0.027,后者p=0.003),而学习阶段的回归系数值为0.046,并无

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XJG-21-18-16)、南昌工程学

显著性(p=0.607),H2得到验证。

院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点项目“智媒

在两模型中加入“新媒体接触程度”,其F值变化均呈现P<0.05,

时代媒介接触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影响与认同提升策略研究”

说明接触程度适于被纳入。具体来看,两者的接触程度的回归系数值

的阶段性成果。

分别是0.443与0.362,且其p值均显示0.000,表明新媒体接触程度对

作者简介:曾敬燮、俞云慧、林阳晨、朱宝乐为南昌工程学院本科

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H3成立。

生。

5.交叉表分析

通讯作者:张兰:南昌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