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2
/ 3

新时代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研究

董玉荣

(武汉大学医院,湖北 武汉43007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糖尿病的治疗一般采取综合疗法,从药物、健康教育、饮食、自我检测和运动5个方面综合开展,健康教育在其中有重要的地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形式包括:认知干预、心理疏导、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规范用药、定期检测、并发症的观察、预防糖尿病足等。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方式是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常见方式包括:问答教育、材料宣教、实物模具教育、示范教育、强化教育干预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方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而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该病在社区居民中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问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1]。糖尿病是一种患病率持续增长的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一般采取综合疗法,从药物、健康教育、饮食、自我检测和运动5个方面综合开展,健康教育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

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WHO指出糖尿病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适时地开展糖尿病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知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并通过健康教育让糖尿病患者了解并掌握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自我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2]

一、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对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对患者糖尿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行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纠正其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激发患者对糖尿病病情的主动管理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愿,从而达到有效改善代谢指标、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1.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把健康教育的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帮助人们建立起更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除了由易感的基因遗传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在相同的遗传基因下,久坐、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而导致的营养过剩、超重、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

2.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有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健康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率低,慢性病防止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也非常低,无法良好地维护和促进健康。因此有必要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形成。目前,我们国家的糖尿病防治工作依旧存在着诸多巨大挑战,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人数大大高于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尚未得到诊断。而已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率方面,依然情况欠佳。

3.降低卫生保健成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和危害难以估计。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患者的致盲率是一般人群的25倍,而肾衰竭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出17倍。慢性病不但对患者本身造成身体伤害,而且对其家人在精神上也带来沉重负担。

4.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WHO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定为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将健康教育这一项列为初级卫生保健8项任务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完成其他7项目标的前提,是促成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因此,健康教育是实现健康公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理想的重要基础。

二、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糖尿病口服药和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血糖自我监测和管理、糖尿病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心理调试、高低血糖的处理和中医防治糖尿病等 [3]

1.认知干预。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采用恰当的语言,详细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饮食、生活、运动等,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以免因不了解病情而导致二次心理伤害[4]。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使其了解到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放下心理包袱,坚持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日常保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心理疏导。国内研究结果表明[5]: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较差,其中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性功能、运动与感觉功能、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自尊心、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生活水平明显差于普通人。糖尿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情绪、心理、治疗依从性会互相影响。因此心理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虑、不安消极心理,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了负担。通过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基于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解释清楚,帮助其缓解消极心理,帮助其树立治疗和控制血糖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糖尿病长期治疗的这一事实,并积极配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

[3]

3.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极为重要,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如果饮食控制不好,便会加重病情,产生多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所以说,饮食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基础[3]。糖尿病轻型患者单用饮食疗法即可控制病情。糖尿病重型病人采用药物治疗,配合饮食疗法,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将合理控制饮食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解释清楚,指导患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要合理搭配主食和副食,要确保饮食营养均衡,要合理搭配粗粮和细粮,要坚持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要对总热量加以严格的控制,要减少盐的摄入量,要戒烟戒酒,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6]

4.运动护理。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助于稳定病情。合理适量的运动,能帮助患者消耗过多的热量,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①增加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②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改善异常的高脂血症。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④增强体力及运动能力[6]。⑤消除应激,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⑥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此,将合理运动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解释清楚,提醒并指导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提醒患者要在餐后一小时进行运动,不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否则会发生低血糖情况。提醒患者要运动适量,不要过度追求运动量,以免发生异常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每日运动方式、运动次数、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习惯等,摸索患者自身运动与血糖变化的关系,定期血糖监测,同时要求家属陪伴、督促糖尿病患者每日坚持有效运动,记录每日运动次数和时间[3]。此外,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机制,是人类恢复健康、养精蓄锐的重要方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按时作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千万要避免劳累和熬夜[7]

5.规范用药。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持久用药,为此需要叮嘱患者遵守用药原则,定时定量服药,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注射。使用胰岛素时,用量要准确,注意抽吸和注射方法,更换注射部位以预防出现局部硬化而影响药液吸收。在每日用药的同时,应坚持测量血糖,预防出现低血糖。指导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要合理选择胰岛素的种类,要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加以合理的掌握,还应糖尿病患者掌握到胰岛素注射的常见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提醒其不可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期间也要对相关不良反应加以观察,以免发生异常情况[3]。此外,指导糖尿病患者掌握合理保存胰岛素的方法,以免胰岛素因保存不合理而失效,影响胰岛素注射的效果,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6.定期检测。教会患者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每周检测毛细血糖4次,早晨空腹一,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各一次;每月查尿常规、尿酸、静脉血糖等; 每三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血压、眼底等。及时了解血糖控制及慢性并发症的情况,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有效地调整方案,及时消除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7.并发症的观察。指导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对自身的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也要重视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此,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观察并发症的方法,如观察有没有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表现;有没有出现像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变;时有没有出现像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炎表现等,以便发现异常后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3]。糖尿病人应按时进餐,不要过度饥饿,避免运动过量,平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以备急用。注射胰岛素后应按时吃饭。病人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乏力、饥饿时,应立即摄取糖果或饼干,严重者立即送医院就诊[1]

8.预防糖尿病足。要保持足部干燥、清洁,每天用温水泡脚 5 - 8 min,同时选择透气、棉质的袜子保护足部,定期修剪趾甲。每天检查足部皮肤颜色、足部温度,若有异常,及时就诊。每天进行足部按摩,动作要轻柔,从脚尖开始向上按摩,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8]

三、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

1.问答教育。问答教育是指由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对社区居民定期定性评估后,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实现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和疑问解答。让患者之间经验交流,由医学专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予以科学指导,此方法是糖尿病健康教育最有效、最基本的方式,简便易行。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掌握了社区患者的基本情况,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缺点在于定期和定性的评估耗时较长[4]

2.材料宣教。材料宣教是指通过多媒体视频或材料宣传糖尿病知识,如电影、录像带、板报及宣传图册等形式,把糖尿病的相关基础知识讲解给社区糖尿病患者使他们能够随时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接受相应的科学治疗。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是广大居民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此方法详细、系统、全面,并使得其作用更持久。这种方式优点是教育方式浅显易懂,缺点在于播放视频的效果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

[4]

3.实物模具教育。实物模具教育的方式主要考虑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实物模具教育能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实物教育,使患者清晰了解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科学治疗的重要性。该方式的优点在于实物教育的要求低,缺点在于模具的花费较高[4]

4.示范教育。示范教育的方式是指具有培训资格的人员手把手教育患者进行知识教育,使患者能正确了解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所需的知识。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手把手教育效果好、培训速度快,缺点在于培训人员要求较高[4]

5.强化教育干预。教育干预方式是指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之上,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强化某种或某几种的综合干预方式,包括强化饮食、运动、服药、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等干预方式。强化教育干预具有以下特点:强调家属参加及随访监督、侧重患者积极主动性和提升实践技能、实施有针对化的个体干预、重视患者心理状况、重视社会环境建设。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模式、俱乐部式健康教育、同伴支持教育、综合性自我管理教育、行为转变理论指导模式、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计算机网络辅助干预 [9]

参考文献

[1]陆纪萍.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医疗论坛,2010

[2]王洁梅.基于社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案[J].当代医学,2019,25(18)

[3]刘惠娟.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健康教育,2016,16(60)

[4]王洁梅.基于社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案[J].当代医学,2019,25(18)

[5]黄洪欣.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研究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

[6]袁久莉.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指导与干预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

[7]叶露芳.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

[8]张晓红.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

[9]陈锦冰.2型糖尿病社区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