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青年人才全链式培养模式,打造青年友好型企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探索青年人才全链式培养模式,打造青年友好型企业

孙宁,庞玉

吉林石化公司动力二厂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人才保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源泉。如何培养青年人才,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面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青年人才成长压担子、搭梯子,打造青年友好型企业是符合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青年人才;培养模式;青年友好型企业;六学六促

1   “三精三实”确保培养实效

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专业技术水平、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业绩等因素,实施“三精三实”,有计划、有重点的对三支队伍中35岁以下青工实施阶梯式培养,做到合理规划、有效衔接、有序开展。

1.1  精心把关,选定对象实

按照“全面选拔,公平竞争;导师带徒,对口培养;考评公正,择优推荐”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在35岁以下青工中层层遴选,确定才培养对象。

1.2  精准定位,培养目标实

根据专业和岗位实际,实行培养重点区别化,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重点着力于学习同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本专业制度法规、本岗位技术业务,以及适应培养方向必备的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做到本职技术精、关联业务通;对操作服务人员培养重点着力于学习本岗位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生产操作要领,HES管理要求,应急处置技能,以及适应培养方向必备的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做到精准操作,力争“精一岗、会两岗、通三岗”。同时,结合培养对象个体现实表现和组织培养目标制定“一人一策”的培养目标,让青工学有方向、追有目标。

1.3  精确考评,培养过程实

采取季度考核、年终评价的方式进行培养效果验收。由企业牵头,培养对象所在单位具体实施,按照培养对象季度综合表现进行量化打分考核。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结合季度考试成绩、课题攻关、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等内容,采取不同考核比重,实现精确考评、以考促学。

2  “六学六促”确保培养质量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六学六促”,着重培养青工的履职能力、技术技能、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确保培养质量。

2.1  导师带徒学,促技术技能提升

实行“多对一”专项培养,企业选聘专业主管领导、技能专家、技术能手和各岗位技术业务骨干担任培养导师,为培养对象每人配备一名专业主管领导、一名技术技能专家共同担任导师,结合培养方向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逐人签订专属《培养协议书》,明确基层单位、导师、徒弟三方责任与义务,清晰制定了协议期满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针对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干部“AB”岗实施计划,重点在原岗位技术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丰富管理能力培养,努力实现精“A岗”通“B岗”;针对操作服务人员,按照“精一岗、会两岗、通三岗”的培养原则,重点培养本岗位和培养目标岗位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生产操作要领等。

2.2  课题攻坚学,促实践能力提升

搭建青年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组织导师与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内,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任务,结合个人成长目标,确立攻关课题。通过培养计划的落实,青工在实践中以干促学,以学增智,提升了创新创造热情,有效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2.3  集中培训学,促工作视野提升

有机结合“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考核”等培训活动,组织培养对象参加各形各类专业培训,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能手授课,制作视频课件。围绕企业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分专业制定培训专题,组织相关培训。通过“月月考”“季度考”“小课堂讲授”等方式,实现操作服务岗位青年员工均达成“一岗精、多岗通”的最终目标。

2.4  读书阅读学,促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线上推送优秀读物、专业书籍、个人自选书目的形式推进青年青工读书活动,确保培养对象每季度读完一本党建读物、一本专业书籍、一本管理书籍,提升青工综合素质。丰富读书形式,利用企业微信群等载体推送人民日报APP锐评文章,组织青年员工分享读书心得,开展接力诵读、座谈交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5  线上交流学,促工作经验提升

组织基层单位利用微信群为培养对象搭建互通互鉴、互帮互学、互促互进的学习平台。组织车间技术骨干、管理干部分享学习课件、操作规程,学习关键操作知识点和优秀管理创新成果。注重行业间学习交流,分享优秀案例,充分利用微信等多媒体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2.6  动态督导学,促形象作风提升

实施定期检查、每周指导,及时传帮带。通过采取笔试、画图、问答、实际操作等形式灵活组织阶段性验收,充分发挥导师全过程跟踪培养功能。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先进骨干谈行业技术、分享专业经验,组织培养对象谈进步成长、谈作用发挥,不断调整青年人才成长步调,把握培养方向。

作者简介:

孙宁,女,1989年02月,单位:吉林石化公司动力二厂,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培训管理及青年人才培养的研究。

庞玉,女,1977年12月,单位:吉林石化公司动力二厂,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群团工作、企业培训管理及青年人才培养的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