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及其落实、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双减”政策及其落实、效果研究

王小伟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民生路学校   712000

关键词:双减  提质增效  课堂教学 作业 主体地位  创造 能力  思维 措施  效果

内容摘要:为深入落实双减,就必须秉持创新驱动,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提质增效”,因材施教,把课堂还给孩子,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考虑分层次、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设置,增质减量,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自主选择,把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达到协同推动的效果,而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提高老师整体课程设计的能力,更好驾驭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达到学习效能的最优解,最终实质性落实“双减”。

2021年7月,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怎样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效率,我觉得主要从课堂和作业两方面俩完成。毕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环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其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沉浸其中,主动介入,深度介入,学习的过程才能做到富有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效率最大化。而作业在保持其整体方向引导的前提下,应做到有趣味,充分照顾每个个体的个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双减”和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素质教育,课时大幅缩减,但内容并没有减多少,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学,带着“饥饿感”学,带着争强好胜的竞争心去学,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麋鹿》一课的教学中,我营造了特别活跃和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同学们纷纷积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家踊跃发言,甚至有争执,有抢答,气氛非常活跃,不同的同学掌握的知识不同,回答也高潮迭起,异彩纷呈,通过老师在中间的循循善诱,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大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答对问题的同学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没有回答问题的同学心有不甘,下课了还意犹未尽……最后,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中同学们兴高采烈的结束了本堂课的学习。

当然,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的获取渠道多元化,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很多,每个个体也千差万别,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融入他们这个年轻的集体,充分掌握孩子们的特点,甚至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和时代脱节,和孩子们脱节,要真正做到和学生融为一体,激发他们的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求老师能轻松驾驭课堂,还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作为支撑,有能力为学生答疑、解惑。

让我们捧起书为自己补充能量。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提起作业,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痛,老师总感觉作业没布置够,家长总觉得作业太多,孩子也是累的气喘吁吁,经常熬夜到十二点。

作业到底该如何布置?如何才能改变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同质化的现状?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作业是教学不可缺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与有效补充,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反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业的量,题目的筛选,都要科学、合理。

因此,在批阅时要及时充分掌握每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在对每个学生特点、优缺点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层次、弹性和个性化的布置作业,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首先落实大单元语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目标。本单元以“金色秋天”为主题,三篇精读一篇略读课文,内容都和秋天有关联,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所带来的好处和收获,初步学会运用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秋天美丽的风景。三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目的皆在于此。落实到《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

A类30分钟:①朗读、背诵《山行》,并进行古诗积累。②搜集并诵读积累课外描写秋天的诗句。③动手画一画古诗中的秋天。

B类20分钟:朗读、背诵《山行》,并进行古诗积累,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C类30分钟:朗读、背诵《山行》,并正确、规范抄写古诗。

以上三类作业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选择,从而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从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来看:A类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方式积累古诗,将想象中的画面绘制下来,进一步走近诗人,理解诗歌,体悟情感,并主动积极积累课外描写秋天的好句,加深体验,熏陶情感,提高了语文素养。B类学生完成了朗读和背诵古诗之外,进行了古诗默写。他们正确、规范、美观地将古诗积累了下来,思维和情感都得到了锻炼。C类学生除朗读和背诵古诗之外,要正确、规范抄写古诗。这些学生他们的学习水平稍弱,记忆力和书写能力都逊色于其他学生,抄写古诗相对于默写来说能更好地完成,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积极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迎头赶上。

归根到底,落实双减,还是要做到党中央所号召的创新驱动,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总结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个性化特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

         2.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继续教育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