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探析

朱炳旭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摘要: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与健康发展,所以必须重视企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各种应急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强化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与应急意识,构建应急救援机制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应对。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机制建设。

关键词: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机制

中图分类号:TU75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保障员工安全又能避免因安全事故而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为此,企业有必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等,并从不同方面入手加强安全生产。

2、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1)安全管理意识亟待强化。若企业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则极易出现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形式化和人员操作不够规范的情况,这将直接扰乱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和人员防范意识,不但直接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而且还易引发严重的隐患问题,不利于液化气的安全生产;(2)需要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标准,但是由于受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对于管理机制的建设不够重视,机制设置出现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和设置滞后性比较明显的现状,不能对管理工作的进行形成有效的帮助;(3)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和综合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发展,一旦出现人员不足,管理能力比较薄弱等情况,将直接扰乱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质量,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效果不佳;(4)设备管理安全隐患。液化气生产企业为了适应社会对液化气使用量的要求,经常在持续性的运行状态下,生产设备所处工作负荷比较强,若不及时进行维修和养护,极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继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些都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

3、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

3.1、普及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一是强化安全管理模式。企业有必要将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到生产当中,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控制能力,员工也应该深入了解化学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二是要使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管理观念,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并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比如通过经常举办讲座等形式,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促进员工自觉,继而使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最后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

3.2、构建信息化安全应急管理系统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安全应急管理成效不尽人意,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与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巨大,利用技术优势建设信息化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可以迅速高效地对所产生紧急事故进行处置,促进生产安全。这一体系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可燃气体检测,安全消防,事故安全预警和内部环境污染检测的多元化功能,充分落实了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跨平台/终端设备协同技术, TTS语音短信报警技术, DCS集成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等。DCS集成控制技术能够将各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成为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交换机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时,传感器能够收集到设备,外界环节以及人的危险操作等有关信息,并根据跨平台-终端设备协同技术将有关数据进行快速传递, DCS系统能够发出相应命令。当紧急事故发生时, TTS语音短信报警系统可实现智能化报警并及时发出应急预警,更加有效的应对事故。

3.3、完善应急设施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效果,必须不断完善应急设施,这是确保应急管理效果的重点,所以企业应当予以重视。应急设施类型应当综合,具体应当包括现场抢险物资,安全监测设备,医疗安全物质以及安全防护物资等。现场抢险物资可按字面意思理解主要是防护服和防毒面罩;"安全监测设备"主要是指多种检测仪器,这些仪器通过检测现场环境来设定科学防护措施促进救援安全;"医疗安全物质"主要是指各类医用品(含纱布,绷带和药品);"安全防护物资"主要是指各种类型防护服,呼吸器和消防器。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也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只有确保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够全面促进生产和管理安全进行。首先是商家可增加商家收录门槛、招聘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特别是针对应急机构人员构成而言,需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需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及专项化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继而还能够给企业生产带来更加安全后勤保障,其次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需要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于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之中,唯有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最后企业需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针对各类生产工作过程以及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生产技能水平,增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水平,从规范操作以及高安全意识等方面入手,持续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4、企业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

4.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对于确保企业安全至关重要,企业要积极转变思想认识,重视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以达到防范生产安全事故,降低事故危害。在应急管理中要明确说明各个部门职工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事故管理的重要职责,这样才能杜绝职工侥幸心理的发生,加强各个岗位职工之间的理性沟通,构建安全协作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次生和衍生性事故发生。

4.2、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一是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引进,保证了企业各个部门间交流的畅通和效率,一旦出现事件,各个部门领导都能在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及时处理,从而为整个应急处理过程更有序地进行打下了基础。二是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的完善,既要保障企业内各个部门的高效衔接,又要形成应急情况下本企业和周围企业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力量的联动机制,确保事故情况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应急救援。三是企业需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或者与周围有关单位签订应急物资代储和临时征用协议以保证应急时快速调用。最后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应急救援装置和装备的检修工作,确保这些应急救援装备在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投入运行。

4.3、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施救,企业要切实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和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应急管理能力重要基础工作。每天强化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与培训,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演练,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把握岗位需求与职责分工。针对演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与提高。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体系,强化企业职工应急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增强职工危机应对能力。

5、结束语

因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生产带来了直接的扰动,而且还带来了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安全问题的控制,既要根据安全管理的特点,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将问题作为导向,不断优化和提升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管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事故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才能真正的在出现事故的时候展开恰当的处理,从而实现生产安全管控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单红福.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J].中国石油和标准与质量,2021,41(05):90-92.

[2]景臣.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构建[D].东南大学,2016.

[3]王影.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4]李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5]李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04):89-90.

[6].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响应机制探讨[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68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