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情感道德素养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培养幼儿情感道德素养的策略分析

周素玮,杨彦娜

容城县容城镇第一中心园  河北保定 071700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幼儿树立健全人格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教育是按照幼儿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德育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幼儿园要根据《规程》精神,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将德育教育融入幼儿园各项活动中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感道德教育;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适龄儿童数量的增加,幼儿教育成为了大众关注的话题,提高幼儿综合素养成为教育的出发点。情感道德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当一个幼儿具备了良好的情感道德素养之后,他们的倾听与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会得到同步的提升。在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情感道德素养的培养,只关注幼儿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的发展,使得很多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遇到事情仅依靠直觉,表现得过于冲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鼓励幼儿自主决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成就感。因此,培养幼儿的情感道德素养对于新时期的幼儿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有所侧重。

一、培养幼儿情感道德素养的意义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幼儿全面发展是指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和谐发展。德育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任务。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一个人若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即使其智力水平再高,也难以获得较好的发展,甚至还可能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对幼儿的德育,以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坚定幼儿的意志品格,提高幼儿的承受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情感道德的发展状况

道德情感是人的一项基本意识,属于有组织、较稳定、复杂而具体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人的情绪、情感、做事态度。不同的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情感道德,如有的幼儿情感表现得非常细腻,喜欢替其他幼儿着想;有的幼儿情感表现得比较粗放,做事情比较马虎;还有的幼儿喜欢独来独往,与其他幼儿缺少互动。整体来讲,3—6岁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非常迅速,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下,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也开始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以后的幼儿,已经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可以得到大人和小伙伴的反应。在培养幼儿情感道德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组织丰富的一日活动,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情感道德素养。

、培养幼儿情感道德素养的策略

(一)利用游戏渗透德育

游戏是幼儿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的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游戏使幼儿愉快地获得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操[6]。教师可以按照幼儿的年龄,制定适合幼儿的游戏,并在游戏中渗透德育,这样不仅遵循了幼儿的天性发展,也能促使德育的效率和效果获得提升。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德育元素的游戏,如可以设计乘坐公交车的活动,在游戏开始前告知幼儿游戏规则,然后让幼儿依次排队参与游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德育意识。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需要评价每位幼儿的表现,肯定表现好的幼儿,给予相应的奖励;指出表现不好的幼儿,并让其加以改正,以此培养幼儿的德育行为。在具体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游戏,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游戏。但要注意,游戏必须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

(二)根据幼儿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提高师生互动效果,需要创设一定的互动情境。活动室要有明亮的光线与和谐的氛围,幼儿间的距离较近,班级椅子的排列可以呈半圆或同字形,这样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眼神、动作与语言的交流。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温馨的互动氛围,与幼儿和谐相处、平等交流,让幼儿无所顾忌,放松身心,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多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激发幼儿的多种道德思维方式,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讲述故事,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点评,激励幼儿大胆交流。

(三)重视幼儿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这是幼儿教师常态化的工作——要不失时机地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从小处着手,从点滴抓起,不溺爱、不放纵,坚守原则,长期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如,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主题教育活动时,可从小班开始,逐步教幼儿学会提裤子、扣纽扣、系鞋带、有序穿脱衣服、叠被子等基本生活技能,并在一日活动中随时督促、提醒,同时提供帮助与指导,一直坚持到幼儿大班毕业——这不但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帮助其养成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针对性的移情教育,让幼儿主动表达情感

移情在心理学上又叫感情移入,是指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针对3—6岁幼儿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特征,及时开展移情教育,有助于让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形成较强的集体意识。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用丰富的表情、动作来感染幼儿,带给幼儿丰富的体验。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情况,每一个环节,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内容的确定,活动方案的实施都要加强师幼、幼幼互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激起他们的“情”,让他们顺利进入“正轨”。具体来讲,可以借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移情教育,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编故事、讲故事,在听和讲中了解惊讶、着急等平时很少接触的情绪,对这些情绪产生共鸣,并体验这种情绪。或者,呈现一些社会道德案例,让幼儿参与表演,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幼儿的情感道德素养。

(五)重视教师自身素养,以身作则、耳濡目染

幼儿模仿性极强,在家父母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老师则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经常听家长反映,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教育幼儿讲卫生、有礼貌,教师首先要衣着整洁,讲话大方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注意方法和措施,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在文明、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如幼儿看见倒在地上的小椅子装作没看见时,教师就可以当着幼儿的面轻轻把椅子扶起来,给幼儿榜样示范,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就这如果教师能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润物无声地在精神上给幼儿滋养,就能使他们心灵变得更加美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情感道德素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只注重对幼儿语言、自理能力等培养,忽视了幼儿情感和思想道德的发展,使得幼儿的社会能力偏弱。下一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制订科学的一日活动方案,将情感道德内容融入活动中,让幼儿从小就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陈鑫瑜.撒下一粒爱的种子——浅谈幼儿园幼儿道德教育[J].科学咨询,2020(37):1.

[2]王莹莹.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20(5):3.

[3]吕蓉.浅谈爱的教育在幼儿德育管理中的价值意义[J].新一代:理论版,20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