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体育全面学习评价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体育全面学习评价体系

侯典云[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体育学院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为了增强大学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学习的手段,将体育课学习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评价进行深度协同,形成全面的学习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评价;全面;体系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学生体质健康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然而,现实与目标相去甚远。通过改革大学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提高。

1大学体育全面学习评价体系

1.1评价应成为促进学生锻炼的手段

虽然体育课程评价理论日趋完善,但也存在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有些内容不可操作的问题[1],只有易于操作的评价才能发挥其价值。

除了国家统一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以外,还包括育课学习评价以及对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更多地体现在对于学生参与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奖励性评价,属于锦上添花。

只有将体育课学习评价、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通过体育课学习知识与技能——课外体育锻炼与提高——体质健康测试检查与反馈——然后再学习与提高”的良性循环。

1.2体育不能仅凭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体育不能仅凭兴趣。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系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生态。体育成绩在中考中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体育进入高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体育很难独善其身。

不可否认,大学校园的运动场上总能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但这只反映了已经养成运动习惯的那部分学生的情况。在每周仅有一次的大学体育课上,“低头族”也并不少见,有效转变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提高全民族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每一位学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同义务教育一样,体育也需要强制性措施。只有在保证一定的锻炼频率与次数的前提下才可能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真正养成锻炼的习惯。

1.3大学体育全面学习评价体系的构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了明确界定: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2]大学体育全面学习评价体系见图1。

图1 大学体育全面学习评价体系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对一般运动能力进行评价;体育课学习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专项运动能力,其次是对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评价;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最终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

2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

2.1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的内容

体育教学是为了传授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帮助其养成健康的体育行为,培养其良好的体育品德。因此,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以运动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评价。

体育课学习评价以专项运动能力为主。知识能力属于运动能力的范畴[3],因此,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体育知识能力应纳入运动能力评价。同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提高心肺功能的考试内容不得低于30%,因此还应包含提高心肺功能的专项体能。另外,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既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障,也是学生体育习得的重要内容,因此也要纳入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

2.2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的权重

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运动能力、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三部分。运动能力占比70%,体育行为占20%,体育品德占10%。运动能力包括两项专项运动能力各占30%,其中至少一项是提高心肺功能的内容,体育知识占10%。体育行为包括出勤占10%,练习习惯占4%,体育知识应用与情绪调控各占3%。体育品德包括体育道德占4%,体育精神与体育品格各占3%。

除了各项内容的权重不同外,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畴。这样,大学体育课学习评价也就能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手段。

3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评价

3.1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评价的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就是对所学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过程,正是实现体育价值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评价将超越知识与技能的范畴。

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行为包括热爱体育,运动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中合理控制运动负荷,运动后有放松活动,对锻炼效果能进行正确的评价等。体育品德包括遵守规则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尊重对手、爱护对手等。

3.2体育课外活动参与评价是促进学生锻炼的关键

大学体育课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必不可少,并且对参与频率要有明确要求。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此,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个体内差异评价(自我相对评价)。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都是自主选择的,这也使个体内差异评价易于操作。这样,评价既能反映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又为学生后续参与锻炼及时提供依据。

4结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体育全面学习评价体系是将体育课学习评价、体质健康测试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评价进行深度协同的多元评价体系。大学体育课所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才能真正运用于实践,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再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反馈改进调整。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体育学刊,2007(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M]. 北京: 人们体育出版社, 2017: 5.

[3]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