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水质检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探究

韩佳玥

坤隆(天津)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摘要:做好水资源检测和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不仅是提高国家工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关键举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要想全面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就需要检测人员明确水体来源,类型等要素,并针对性采取检测方法

关键词:水质检测;环境保护;意义

引言

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水质检测在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遵循国家环保政策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水资源,才能发挥水资源对社会、对经济、对人类发展最大的促进作用。水质检测有力地促进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通过提供精准的水质检测数据及技术支持,为环保执法提供了有效的证明材料。在水质检测过程中,要从采样环节就开始层层把关,提高水质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绝不能让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逍遥法外。结合强有力的环保行政执法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为人类家园留住碧水蓝天。

1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常见因素

1.1类别影响因素

在水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结合水体类别、水质情况等要素,针对性选择检测方法。例如: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检测过程中,应用的检测方法就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检测地表水需要对水体的流速、流量、流向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还要收集水体周围的工厂布局、排污情况以及城市排水情况等相关资料,为水体检测提供准确参考依据。而检测地下水,需要结合不同水质区域内工业分布情况、城市发展状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尤其要关注地下工程应用中的排污纳污、污水灌溉等情况,确保收集到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如果检测人员在不了解水质类别的情况下开展检测工作,则会导致检测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1.2来源影响因素

在水质检测过程中,如果检测人员没有明确水体来源,则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不利于为水质问题解决提供正确参考。例如: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质污染大多来源于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针对工业废水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将采样点布置在车间或废水排放口等位置,则能够对一类污染物进行全面检测,从而判断铅、汞、铬、砷等物质含量;如果将检测点布置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则能够对二类污染物进行全面检测,从而判断水体的硫化物、悬浮物、有机磷化合物等情况。在城市污水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部门将检测点和采样点设置在城市主要排污口或总排污口,而后结合污水管布局情况和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对城市生活水质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处理。由此可见,检测人员想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就要明确污水来源,否则即便检测过程再规范,也无法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

2水质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2.1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主要分为自动监测、常规监测、应急监测:(1)自动监测通过采用EPA、EU、国家环保局认可的仪器分析法,对地表水资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实现实时监控,在国家规定的自动检测标准内,进行规范的水质监测;(2)常规检测是水质检测的基础部分,同样需遵循一定的行业标准;(3)应急水质检测是针对突发性、危害性大的水污染采取的紧急原因查找分析,以国家标准实施检测。水质自动检测在当今地表水检测中使用最为广泛,将组合仪器接入智能系统中,通过智能分析、智能记录、智能统计、智能传输,将分析数据传递给研究人员,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控。同时一些新型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包括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新型监测技术具有投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检测效果好等特点,在现代水质检测中越来越多被使用,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运用。

2.2水质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各类指标有1000多项,包括余氯、pH值、浊度、悬浮物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水体的参数进行评价测量,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并对水质类型进行分类,便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水质问题。不同的水质的监测指标值不同,例如江河、湖泊、水库、饮用水等,它们的用途不同、使用渠道不同,因此,涉及的检测指标体系也不同。工业污水排放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不同行业的污水排放标准也不同。同时,像污水处理厂、二次供水、管网水质等特殊水质检测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同。

2.3水质检测技术的应用

(1)电化学电极的应用。如果水样中含有的元素能与碘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以使用化学探针法进行水质检测,运用电极对水质进行测试活动,但是这种方法会受到水中特殊气体的影响,氧敏感膜需定期更换。氧敏感膜由两电极与选择性膜组成,只允许氧气等气体透过,水和可溶性物质不能透过。电极法只适用于每毫升溶解氧大于零点一升的水样,运用敏感氧膜对水样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

(2)氧溶解量测定法应用。测量水中的氧溶解量经常会用到膜电极的碘量法、校正方法及测量方法。校准方法比较复杂,主要用于测量二价铁离子,并且会使用到高锰酸钾溶液。如果水样中含有较多的固体悬浮物,则可以运用凝结物质去除悬浮物后,再进行氧溶解量的测量。水中的氧溶解量还可以通过计算,滴定等方式测量。

(3)离子色谱检验法应用。该方法主要用于测量雨水、饮用水、地面水、地下水的氯离子、溴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等。运用离子交换的原理,通过将一定的碳酸加入水中,对阴性离子进行连续观测,通过树脂交换关系,根据树脂中离子亲和力差异对离子进行分离,当阳性离子与阴性离子之间产生树脂反应时,形成的酸式碳酸盐具有较强导电性,运用具有电导性的仪器对水中的氧溶解量进行检测。同时,结合合理的稀释方法,降低阴离子浓度;运用标准化配制的淋洗溶液稀释高浓度有机酸。

(4)物理分析法。利用水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分为施加物理影响与不施加物理影响。物理影响包括加电、加热、加光照等,通过分析水样品对这些施加物理的反应,测量物理参数的变化,比如电导率、透明度、比热容等,从而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估。物理分析法主要是对比水质,而水质的成分无法确认,也无法进行定量或不定量分析,应用范围不广。

(5)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比色法、容量法、重量法,测量水质中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酸碱度变化、浑浊度等,根据化学反应公式推导水质中所含物质的量或浓度。化学分析法相比于物理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重复操作。但是化学分析法在检测过程中会使用到反应试剂,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化学分析法对实验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成本较高。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1]。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资源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有效的水质检测,能够客观提供水资源质量的相关数据,为相关部门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有效依据。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污染现象依然存在,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对水质检测的应用,提高水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中华,王慎阳,李勇欣.分析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9):80-81.

[2]聂学操,赵晓燕.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7):55-56.

[3]吴浚.化学分析方法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5):54-55.

[4]缪彦霞.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价值探究[J].甘肃科技,2020,36(12):31-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