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究

吴竟,华誉哲

陕西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710016

要: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产业资金链管理压力,正积极探索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整体产业结构,深化产融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已加快对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下文就简要展开对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作用的分析,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应用合适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模式;作用;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作用

近年来,为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推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利好政策。各类金融机构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专项融资服务,逐渐由传统模式转向核心企业桥梁模式,特别是依托境内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这个桥梁,对中、小微企业进行供应链贷款融资,一方面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也缩短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周期,解决了中小微企业收款难的问题,同时也延长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周期,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1、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提升资金周转速度。运用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企业可以通过票据贴现、应收账款保理、资产证券化、存货保理等新型方式,获取流动性更强的货币资金,有效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企业负债率,优化财务报表。从营运资本筹资角度而言,应收账款减少,降低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临时性流动负债,减轻不稳定的资金来源给企业造成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水平。

2、稳固合作关系,为稳定经济发挥积极作用。用应收账款、存货等实现供应链融资,可以使企业摆脱对上游企业的依赖,不再局限于依靠上游企业回拨资金生存,获得长远独立的发展。与此同时,资金实力雄厚、信用级别较高的大型企业还可以为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切实为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双方长久合作,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良性整合与优势互补,推动企业之间互利共赢、协同发展。通过供应链融资,缓解现金流压力,拓展投资空间,不仅能够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同时可以降低社会失业率,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融资管理的现状

1、风险转移导致建筑企业“两金”压力增大。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增大,而开发商资金短缺,项目资金到位不足,无法按时向施工企业支付工程款。这样将资金风险转移到建筑施工企业,致使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增加,金融风险凸显,不利于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和资金合理筹划。     

2、延期复工造成资金流短缺。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来看,资金的启动往往采用“先施工、再支付”的支付方式,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工程进度节点支付。由于新冠疫情突发,国家推行延期复工,施工材料、施工工人难以及时进场,工程结算无法按时完成。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延误、工程结算不及时等问题,建筑企业的资金会处于被动局面,资金流运转不畅,难以顺利实现复工达产。      

3、市场竞争激烈进一步带来资金压力。当前建筑行业企业较多,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只有不断拓展业务,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往来,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对于上下游的依赖性增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许多企业往往会在付款比例、付款期限、支付方式等方面提高优惠力度,以获得更具优势的竞争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带来了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企业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加。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1、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都是混业经营的企业,业务范围会涵盖金融行业,企业会充分利用庞大的供应链,充分应用自有业财ERP系统和数字证书认证等安全保证,打通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系统,整合资金和融资资源,搭建完整的供应链金融场景,构建自有供应链金融平台。这个模式下企业集团更能把控供应链条上的交易真实性,创建独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结算凭证,以确保平台交易真实性和安全性。大型施工企业通过自行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同时,还能形成数据庞大的供应链数据资产,反馈支持企业经营决策。

2、充分利用银行系供应链金融产品。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基于传统的承兑汇票贴现模式、反向保理模式和应收账款保理等模式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以核心建筑施工企业的授信为前提,选择企业供应链上信用资质良好的供应商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有效结合企业上下游供应商交易特点,提供给供应商相关产品或融资服务。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银行授信,直接采用此类供应链金融产品,以更方便、更及时实现融资需求。

3、与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合作。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或保理公司等搭建的成熟供应链平台,例如,建信融通的E信通、中企云链的“云信”和上海银行的“上行E链”等,建筑施工企业在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将自有ERP系统接入第三方供应链平台,推送真实可靠的交易背景,并实现在第三方平台上签发具有法律效力的结算凭证,并依靠企业的综合授信或支付承诺函帮助供应商进行融资,或者选择在交易所、银行间市场进行公募或私募融资。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的措施

1、加强宣传供应链融资的积极作用。供应链融资不仅对资金匮乏的项目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资金充裕的项目同样适用。这类公司若通过办理相关融资产品来支付款项,对于项目来说,在可以延缓支付现金的同时,还可以接受内部利息补偿,且采用供应链融资的方式不会增加项目责任考核成本。

2、拓宽供应链金融产品融资渠道。通过引入更多的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信用扩张和溢出为依托,搭建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可使金融机构同建筑行业之间的交流越发通畅。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供应链融资产品,使其更加完善与多元,将使行业融资工作难度大幅下降,资金运转效率优化升级明显。

3、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信息子平台搭建供应。链融资子模块,建立上下游供应链金融体系,这也是优化建筑行业融资水平与融资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数字化平台将建筑和金融这两个非常传统而成熟的行业更好地融合起来,通过科技手段让金融服务更高效地渗透到建筑行业的每一个链条和环节中,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建筑行业各参与方的能力。“金融+科技”是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的关键要素,是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关键。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和供应链金融互促发展,赋能建筑行业的供应链金融真正进入场景化和智能化时代。

4、深化对供应链风险的管理

(1)现金流风险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存在大大小小的合同垫资,下游客户往往也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履约支付,造成资金的延迟回收,形成较大规模的应收款项;而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施工生产,会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保证对上游供应商的履约,形成较大规模的应付款项。如此,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很难对企业债务规模进行覆盖,企业经营及负债偿还资金也将依赖于外部融资。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建筑施工企业的杠杆水平也将持续增高,这样又对企业的融资能力形成一定限制,一旦外部融资受限,建筑施工企业将面临供应链刚性兑付资金不足,甚至资金断裂的风险。

(2)信用风险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主要是中小微型企业,通常资信情况比较差,而良好的资信状况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良好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违约成本不高,供应链金融风险加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增强对于供应商的管控,优先选择战略合作、长期合作、履约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分享自有优良授信开展供应链融资,避免违约导致的信用风险。

(3)融资资源风险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在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供应链产品的选择使用上,会因为产品模式、融资成本、期限及灵活性等原因,采用多种产品匹配使用,就会面临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的共存局面,企业财务人员或者相关业务人员就需要对接多家机构和业务人员,供应商也可能面对多家机构,易造成管理的繁乱。建筑施工企业亟须对供应链金融资源形成统一的运营模式,或在内部建立供应链金融小组,或搭建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建立有效地供应链金融管理体系,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严控信用风险,防范企业资金风险。

结束语

总之,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建筑企业要利用供应链金融助力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融资创新和转型,为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和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现金保障,实现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波.建筑施工供应链协调及其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2018(26):143-145.

[2]卢亮.供应链金融创新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产业创新研究.2019(14):229-231.

[3]孙伟铭.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作用及风险分析[J].中国商论.2021(15):358-359.

[4]刘新杰.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及其竞争能力的培育[J].山西建筑.2020(14):122-124.

[5]高海峰.建筑施工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与效率优化[J].企业导报.2022(03):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