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探索

邓莎莎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幼儿园  四川广元 628015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大班过渡到小学生的特殊阶段,为帮助大班幼儿顺利实现过渡,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好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必要性,积极引领大班幼儿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过渡与发展,切实提升幼儿的整体素养以及发展认知。

关键词:幼小衔接;心理准备;准备策略

引言

在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幼小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特殊的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能够帮助幼儿顺利实现成长与发展,也能够引导幼儿在认知、思维、逻辑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地增长和提升。但若幼小衔接不够科学,那么势必会阻碍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大班,就应该着手开展好幼小衔接工作。作为幼儿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幼小衔接的必要性,积极引领大班幼儿做好详实而全面的“心理准备”工作,以便能够以更好的发展姿态来迎接新的发展阶段,更好更快实现自身发展。

一、幼儿园大班开展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一)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特殊性

同中小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为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正因为大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使得教师有必要规范指导他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以引导他们更好地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以及成长空间。

(二)解决幼小衔接“断层”的现实需要

在幼儿成长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良好且科学的衔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得以顺利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但不可否认,在这一特殊的关键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园,可能都缺乏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没有采用精细且科学化的衔接策略,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幼儿的健康全面化发展。特别是在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过程中, 存在着明显的“断层”问题。这种断层问题,既表现在教育形式上,也表现在课程内容上。若解决不好“断层”问题,不利于促进幼大班幼儿的健康化发展[1]

(三)保障大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要求

大班幼儿即将过渡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促使广大大班幼儿切实做好详实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比如借助于科学的幼小衔接,大班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小学阶段需要的基本素养。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心理准备”举措

在幼小衔接的开展过程中,“心理准备”的开展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幼儿园大班幼儿是发展的关键主体,只有广大儿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积极做好科学的“心理准备”,才能够更快适应自身的角色,也才能够从大班开始培育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以便能够在真正进入小学阶段的那一刻,就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发展阶段。为此,作为幼儿教育的科学引导者,教师应该注重全面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科学引领幼儿做好详实而全面的“心理准备”。

(一)改变生活习惯的心理准备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儿童学习生活也将发生改变。若儿童仍然按照幼儿园阶段的生活习惯,自然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在幼儿园阶段,大部分幼儿的时间观念几乎没有,当然这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如部分家长可能会按照自己的上下班时间来接送孩子,并没有严格按照幼儿园规定的入园时间,久而久之部分幼儿可能缺乏时间观念。同时,在幼儿园内,幼儿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时间训练。如部分幼儿在上课铃声响起后,仍然慢吞吞在磨蹭,甚至还在园内自顾自地玩耍。但进入小学阶段后,幼儿身上的这些时间观念不强等问题,若得不到快速调整,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为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引导幼儿做好及时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心理准备。在园内,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或者按照园内铃声来正常上下课。如对于上课迟到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必要的惩戒,如要求他们表演节目再回到课桌上。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引导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家长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要为幼儿做好必要的表率。事实证明,当家长时间观念比较强时,幼儿的时间观念也相对比较强。

(二)做好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儿童要从依赖教师、依赖父母的习惯中挣脱出来,积极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广大家长,要指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洗漱等。当他们进入小学阶段后,若具备良好的自主习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特别是当部分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可能需要办理寄宿时,更应该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当然,教师以及家长应该保持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幼儿爱护自己的玩具,在放学前或者在家庭作业完成后,都应该及时将文具、书籍等归类整理放入书包内。在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前,教师以及家长应该着重培育幼儿独立自主生活的习惯,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完成的空间。如家长在送幼儿上学前,要督促幼儿自己穿好衣服,将教师提前布置的物品等都装备整齐,并自己穿鞋等。

(三)做好形成科学学习态度的心理准备

在幼儿阶段,大班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甚至还可以沉迷在娱乐玩耍的过程中。特别是当遇到一些不太负责的家长时,他们可能无暇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引来完成课后作业或者实践作业。但进入小学阶段后,儿童就必须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积极形成良好且科学的学习态度,如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提交作业等。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要鼓励幼儿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小作业,要求广大家长做好必要的督促,并将完成情况汇报至班级微信群。依托于这样常态化的训练,能够让幼儿感知到认真完成作业的必要性。同时,广大家长也要在幼儿放学回家后,科学引导幼儿先完成教师安排的小任务再进行玩耍。必要时,家长还可以采用激励引导法。如当幼儿按时完成作业后,家长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做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理准备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关系着他们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也关系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依托于模拟化训练,科学引领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教师进入课堂后,起立向教师问好,也可以要求幼儿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坐姿。当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在课堂学习中交头接耳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指正他们的错误行为,甚至还可以让这部分淘气包来回答教师的问题。依托于常态化的模拟训练,能够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理准备[2]

(五)通过角色扮演来引导幼儿做好心理准备

事实上,从称呼上,也可以看到幼儿园阶段幼儿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差别。为此,教师以及家长可以通过模拟角色情境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潜移默化来引导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如教师以及家长在称呼幼儿时,可以采用“某某同学”,这样来启发儿童入学后当学生的角色意识,并可常常对儿童讲:“上了学就是一名学生了,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搞好团结,尊敬老师,爱惜公物,努力学习等,这些都是学生要做到的”。在良好且积极的角色演绎以及心理暗示下,幼儿的内心会发生悄然的改变[3]

结论: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必要且恰当的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以及家长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关键作用,科学全面地给予幼儿以正向引导和帮助,确保幼儿做好多方面的心理准备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亚鹏.幼儿入学准备性测评体系建构[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9(04):264-271.

[2]刘一凡.基于儿童视角的入学准备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Ⅱ辑,2019(01):74.

[3]龚斯婷.家园合作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时间管理[J].福建教育,2020(3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