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对发育迟缓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对发育迟缓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的影响

王承丽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518101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发育迟缓患儿实施康复指导,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重点对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进行改进。方法:针对80例发育迟缓患儿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5月截止于2022年5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功能发育商的对比中,和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对于发育迟缓患儿有较好的协助,有助于改善运动、语言相关功能,促使其健康发育成长,故而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运动疗法;早期认知语言康复;发育迟缓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

    发育迟缓多见于岁以前的儿童,且表现为智力能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差,特别是在语言发育上有明显的迟缓表现,也阻碍了患儿与家属、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健康成长[1]。当下,对于发育迟缓儿童的治疗多采取康复训练,在传统的指导中为外界刺激,改善语言理解能力。而本次则重点分析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的要点和改善效果。鉴于此,针对80例发育迟缓患儿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5月截止于2022年5月的患者,结果如下。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80例发育迟缓患儿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5月截止于2022年5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观察组女性24例,男性16例,年龄范围是1-6岁,平均年龄4.79±10.85;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是1-6岁,平均年龄4.89±0.8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经过本院报备医务科,并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方案,如开展电刺激治疗、运动疗法等。字啊运动疗法中可配合肌力辅助训练、平衡力训练等,帮助患儿增强肢体与运动能力。在电刺激治疗下可控制电流强度,指导其开展发声练习、吞咽练习,连续12周,每周5次。

观察组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中,首先是交流训练,帮助儿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随后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玩具、食物等进行良好关系建立,用简单的手势、语言、肢体动作加强交流。可引导患儿指认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鼓励其发声练习。其次,结合多媒体辅助语言训练,以彩色的图片进行注意力吸引,可通过音频方式协助患儿进行跟读,在循环播放音乐、卡通片后,可模拟对话[2]。在视觉训练上,可以用颜色对比鲜明的卡片进行引导,扩大儿童视野,结合声音刺激进行反复训练,引导患儿朝不同方向移动等。在触觉训练中,采用砂砾、毛球玩具等,医师对之间造成刺激感的无伤害物品,帮助儿童建立认知。最后,还可以开展记忆力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提升抓力、握力、推力等。

1.3 评价标准

评估患儿在康复指导后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改善情况,此外也对比儿童的语言功能发育情况,计算发育商(DQ)。当QD得分低于85分则为异常。

1.4统计方法

测验数据均在SPSS22.0中录入,计数资料为%,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为(x±s),实施t检验。以P<0.05为界限,如果符合则视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数据中看,观察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功能发育商的对比中,和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功能发育商对比分析(x±s,分)

组别

大运动

精细运动

语言功能发育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5.96±12.85

73.63±11.46

51.85±13.63

70.52±14.33

53.63±12.63

71.96±11.46

观察组

56.33±12.52

85.46±13.52

52.31±12.99

82.46±14.18

53.15±12.85

84.85±10.67

t

0.023

4.516

0.416

4.148

0.054

5.63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发育迟缓是一项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有社交功能障碍,在临床症状上不仅有发育迟缓,还有发育落后,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在发育迟缓儿童中较为多见的是智力采集,而婴幼儿时期作为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不容忽视,同时,婴幼儿时期也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高速阶段,必须得到家属的重视。如果出现了发育迟缓要尽早开展干预,降低残疾程度[2]

在常规的康复指导中,包括电刺激、运动疗法、水疗等等。在外部刺激下,有助于脑部血液流通,改善其语言功能、运动功能[3]。但是对于幼儿,其本身缺乏语言理解能力,沟通存在障碍,无法全面融入康复训练。由此我们提出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涉及多个方面,如视觉训练、触觉训练,上肢训练、语言以及记忆力训练,从患儿的感知、感受、肢体协调、注意力转移等方面加强了指导,有助于推进各个功能区的发展,在长期训练指导下,有利于儿童融入康复治疗的环境中,提升语言、运动水平

[4],这在本次调研中也得到了印证。

综上所述,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对于发育迟缓患儿有较好的协助,有助于改善运动、语言相关功能,促使其健康发育成长,故而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玉凤,李阳,张双,高淑芝,高静云,李爽.目标-活动-丰富运动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智能及家长心理健康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2022,37(06):331-335.

[2]肖凤,周礼,皮翔.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01):37-41.

[3]邢天洋,刘冉,孙桂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治疗方法研究的综述[J].当代医学,2020,26(20):186-188.

[4]段晓晓,李素杰.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促进发育迟缓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4(02):137-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