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结合心理疏导对手术患者术前恐惧性心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情境认知结合心理疏导对手术患者术前恐惧性心理的影响

闫苏

新沂市人民医院  江苏徐州   221400

摘要:目的:评估情境认知+心理疏导应用在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术前恐惧性心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的60例手术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0例,提供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纳入30例,提供情境认知+心理疏导),评价组间手术恐惧问卷(SFQ)、特质-状态焦虑量表(STAI)、医学应对问卷(MCMQ)。结果:干预前,组间SFQ、STAI、MCMQ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FQ、STAI、MCMQ更佳,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情境认知+心理疏导,能够减轻术前焦虑感、恐惧感,提高应对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情境认知;心理疏导;手术;术前;恐惧性心理

外科手术是治疗手外科、骨科、妇产科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患者受手术创伤、病情影响、认知水平、疑虑术后康复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性不安,表现在术前恐惧、焦虑等,不仅会加重主观痛苦感,也容易增加皮质醇分泌,减少冠状动脉血流,提升手术风险,所以有必要加强术前访视工作[1]。本文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的60例手术患者,就情境认知+心理疏导应用在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术前恐惧性心理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的60例手术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0例)、观察组(纳入30例)。对照组:男/女为20例(66.67%)/10例(33.33%),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6.9±8.5)岁,妇产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13例、手外科手术12例;观察组:男/女为18例(60.00%)/12例(40.00%),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7.5±8.2)岁,妇产科手术13例、骨科手术16例、手外科手术11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无既往择期手术史;③精神、认知正常;④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者;②取消手术者;③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④拒绝参与者。基本病例资料(手术部位等)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术前访视):术前1d常规访视,发放文字资料,介绍麻醉及手术流程、康复知识等。

观察组(提供情境认知+心理疏导):(1)情境认知:以多媒体技术制作情境认知短片,共5个模块,包括:①手术室环境:包括手术间、等待室环境;②手术流程:包括进入手术室至出手术室期间各项流程及操作目的;③手术过程:如术前肠道准备、手术部位标识等;④手术麻醉:如麻醉方法、原理、不良反应等;⑤术后护理:如手术切口情况、饮食管理等;(2)手术物品及仪器展示:通过短片及实物(如手术模型、手术腕带)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直观认识,尽量消除恐惧感、焦虑感;(3)心理疏导:询问患者对手术部位、流程、名称、麻醉方式等方面的困惑,再结合其主观感受展开心理疏导,例如耐心解答疑问,提供语言鼓励,安排护士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及在手术等候室时借助情绪转移法分散注意力,放松身心等。

1.3观察指标

选取手术恐惧问卷(SFQ)、特质-状态焦虑量表(STAI)、医学应对问卷(MCMQ),其中:(1)SFQ:包括对术中恢复、术后疼痛、手术失败、麻醉等方面的评估,共8-80分,随着分值提高,说明恐惧感加重[2];(2)STAI:前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后2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TAI),共20-80分,随着分值增加,说明焦虑感加重[3];(3)MCMQ:对比“回避(7-28分)”、“屈服(5-20分)”、“面对(8-32分)”,分值越高则越倾向于选择该应对方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处理观察数据,SFQ、STAI为计量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分析SFQ、STAI

干预前,组间SFQ、STAI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FQ、STAI更低,P<0.05,见表1。

表1 SFQ、STAI对比(x±s)

组别

时间

SFQ(分)

STAI(分)

对照组(n=30)

干预前

57.44±6.58

47.18±4.85

干预后

30.51±4.32

42.92±3.74

观察组(n=30)

干预前

57.89±6.47@

46.99±4.67@

干预后

26.80±3.13#

38.87±2.66#

注:①组间干预前:@P>0.05;②组间干预后:#P<0.05。

2.2分析MCMQ

干预前,组间“回避”、“屈服”、“面对”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回避”、“屈服”更低,“面对”更高,P<0.05,见表2。

表2 MCMQ对比(x±s)

组别

时间

回避(分)

屈服(分)

面对(分)

对照组(n=30)

干预前

18.66±1.84

11.16±1.84

13.88±1.89

干预后

14.68±1.13

8.74±1.57

18.60±1.21

观察组(n=30)

干预前

18.36±1.75@

11.04±1.94@

14.06±1.77@

干预后

11.76±1.63#

7.12±1.05#

21.74±1.28#

注:①组间干预前:@P>0.05;②组间干预后:#P<0.05。

3 讨论

手术患者因担忧病情,加之受手术创伤、陌生环境、手术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强烈的身心应激反应[4],升高血糖、血压,造成循环、代谢、内分泌等紊乱,降低手术耐受性,故有必要加强术前访视工作,通过适当的医学宣教及心理支持,弱化负性心理,保障手术安全。

本次研究表明,情境认知+心理疏导应用在手术患者中有较好效果,表现在观察组SFQ、STAI、MCMQ更佳,P<0.05,分析原因:认知欠缺、体验缺乏是造成手术患者术前恐惧、焦虑的重要原因,情境认知以手术患者认知水平为基础,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情境认知环境,以及详细告知手术、麻醉等相关事宜,能够提供信息支持,纠正认知失误,同时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描述方式,也能完成知识建构,使患者全面、系统地理解手术相关知识[5],减轻心理压力;另外,心理疏导以患者情绪状态为基础,通过入室前、入室时合理的情绪引导、安慰、鼓励,亦能引导患者正视手术及病情,增强自我效能,从而减轻手术恐惧感与焦虑感,改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由于对手术患者采用情境认知+心理疏导,能够减轻不良心理,提高应对方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静.术前信息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恐惧性焦虑的干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786-1789.

[2]韩丽婧,王静,王清如.精准护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手术恐惧程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6):87-90.

[3]邓庆秋,周玲.情境认知结合心理疏导对手术患者恐惧性焦虑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3):470-473.

[4]庞博,赵凯平,高阳.急救性心理疏导对等待手术患者恐惧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4):3388-3390.

[5]闫媛媛.术前信息支持联合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恐惧性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4):66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