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王家念

惠水县人民医院 55060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

【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受损程度、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l 指数及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刺疗法;补阳还五汤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患者出现突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困难、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常见的有缺血性脑中风及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变狭窄、高血压等引起,具有发病快、病程急的特点,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经张克飞[1]等学者研究得出,中医药对治疗此病有一定的优势。[1]本研究进一步探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4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中风患者病程6个月-2年,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5±5.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58.5±5.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四两(120g),地龙(去土5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黄芪可以先用小量(30-60g),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水煎服用,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针刺手法,具体为:

中枢面瘫针刺治疗:取太阳穴、四白穴、风池穴、地仓穴、颊车穴以及合谷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太阳穴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穴透刺。四白穴直接刺触及骨孔,使患者感到放电感,风池穴向对侧鼻尖方向斜刺,地仓穴与颊车穴互相透刺。

上肢不遂针刺治疗:取极泉穴、尺泽穴、合谷穴、曲池穴、外关穴进行针刺,在针刺极泉穴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穴使针感传至手指,其他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

下肢不遂针刺治疗:取委中穴、阴陵泉穴、昆仑穴、环跳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照海穴等穴位,在针刺环跳委中、三阴交等穴位时,使针感传至脚部,其他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

失语针刺治疗:取上星穴、百会穴、风池穴、金津穴、玉液穴、通里穴、天柱穴以及廉泉穴位进行针刺,上星穴和百会穴互相透刺,金津穴、玉液穴需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穴深刺向舌根。

以上操作均需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一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评估,分值越高,症状越重。

(2)各神经功能指标:对患者神经受损程度( NIHSS 评分)进行评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受损越严重;自理能力(BL指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自理能力越强;肢体运动功能力(FMA 评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肢体运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SPS22.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tˊ)检验,以(±s,分)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值(校正χ2值)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

对照组

23

24.56±3.68

16.35±2.78

8.537

<0.001

观察组

23

25.39±4.21

10.32±2.65

14.528

<0.001

t

-

0.712

7.530

-

-

P

-

0.480

<0.001

-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神经功能指标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神经功能指标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

FMA

B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3

16.55±2.66

12.37±2.50

60.98±6.79

72.34±6.26

14.32±4.65

24.57±3.99

观察组

23

17.00±2.64

6.99±2.95

61.02±6.88

92.31±6.54

14.56±4.65

30.26±3.55

t

-

0.576

6.673

0.020

10.579

0.175

5.110

P

-

0.568

<0.001

0.984

<0.001

0.862

<0.001

3、讨论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患者在接受规范、系统化治疗以后仍残留各种症状,使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这种后遗症一般较为顽固,难以根治。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通过刺激患者大脑皮层、脊髓,经络传导,加快脑部血液流通,从而促进患者各神经功能的恢复[3]。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各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指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不仅能加快患者各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克飞,王旋旋,王兵.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期疗效观察[ J].陕西中医,2017,38(9):1170-1171.

[2][2]梁茂新,高天舒.《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30-331,342.

[3]吴文杰,王志坚,江文婷.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5):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