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鲁娟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产科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100例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50例。其中传统的止血生肌手段为本实验参照组治疗方法,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为本实验参照组治疗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2)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止血生肌手段

产后大出血是指在孕妇生产后24h内大出血超过500mL的疾病,大部分产后大出血都在产后2h内发生,对孕妇安全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产科诊断诊断流程中,产后出血性是造成母体身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性的发生率为2%~3%。在妇女生产中,凝血功能紊乱、软分娩创伤、子宫缩合受阻、母体原因等均是可以引起产后出血性的情况,在诊断诊断流程中多采用子宫压迫缝合、宫腔纱布填充、子宫动脉栓塞、子宫毛细血管结扎或者宫缩剂等方式予以处置。为病人采取有效、适时、正确的止血方法,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新生儿受伤,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们选取了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组间分布分别为实验组(n=50)与参照组(n=50)。其中实验组产后出血患者初产妇23例,经产妇27例,年龄范围在20~35周岁,平均年龄为(26.93±2.35)周岁;参照组产后出血患者初产妇25例,经产妇25例,年龄范围在22~36周岁,平均年龄为(27.84±1.54)周岁。对两组资料年龄等,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

1.2方法

参照组病人采取传统的止血生肌手段提供止血剂,包括正确地应用镇痛药和静脉注射缩宫素等,对子宫开展按摩疗法,在必要时开展双侧子宫血管结扎术。实验组采用了子宫压迫缝合法手术方法:下推病人的膀胱腹膜,使腹膜反褶,从而使病人的子宫内段获得完全显露,将病人右边子宫下缘约2~3cm、病人子宫内侧3cm地方当作术后的入针地点,沿病人宫腔至距切口的上缘2~3cm地方、病人子宫内侧约4cm地方为本次术的出针地点,并对其予以相应缝合。在缝合过程中,注意使缝线从病人子宫体的下方垂直穿至病人子宫体的后壁,以确保进针位置与前壁的互相对接。充分加压子宫体,而后将二根缝线收紧,以确定是否是有活动性大出血,并随即开始打结,之后对子宫体刀口开始一般关闭检测。将病人放置回腹腔中再开始检测,在10min内确定其阴道中不会大出血、子宫下段不会渗血、子宫体情况健康、活动能力良好后立即封闭腹腔,并完成对位缝合。

1.3观察指标

统计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统计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则说明治疗效果好。

1.4统计学分析

对患者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行卡方检验,用(n%)表示。

2结果

2.1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组产后出血检查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50

43(86.00)

6(12.00)

1(2.00)

49(98.00)

参照组

50

35(70.00)

2(4.00)

13(26.00)

37(74.00)

X2

11.9601

p

0.0005

2.2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实验组舒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

表2 两组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月经量异常

痛经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50

1(2.00)

1(2.00)

2(4.00)

参照组

50

5(10.00)

4(8.00)

9(18.00)

X2

5.0051

p

0.0252

3讨论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造成孕产妇妊娠身亡的最主要为产后大出血。病人在出现生产后大出血以后,对病人进行合理、准确的抢救和处理将对病人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同时术后处理方式对出血处理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2]。大量资料证实,凝血机制的异常、母体因子、软产道裂损、子宫收缩受阻等,都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在传统临床诊疗流程中通常会为产后出血病人采用传统诊疗方式,尽管传统诊疗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临床治愈疗效,但还是无法使病人感觉满足。

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法处理产后大出血的基本原理就是由于采取挤压、捆绑的方法,导致孕妇子宫的弓形血管被挤出,从而降低甚至缩短其血流速率和血流量,导致局部产生栓塞,进而实现止血这一目标。除此之外,在治疗临床上运用的子宫内压迫缝合技术,一定要正确把握好治疗时间和技术适应证,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和小心,并把握好打结重点。若缝线过紧,则会给局部微循环管道造成压力,干扰妇女子宫的正常供血,进而延误愈合时机。若缝线绷得太松,则会造成病人的创口不能修复或者愈合良好,造成治疗失败,并给病人生命质量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危害[3]

综上所述,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P<0.05),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因此,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余红琴.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3):49-52.

[2]鲁静.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02):25-27.

[3]何佳.子宫压迫缝合术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治疗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