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糖尿病护理: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罗丹梅

(遂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内分泌科,四川 遂宁 629000)

事实上,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古典医术《皇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而糖尿病就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身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β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因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许多患者都是出现并发症或定期体检时才发现糖尿病的存在,此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基本不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响,其可怕之处在于可以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以及神经系统病变等,严重者可发生高渗性昏迷,或者乳酸性酸中毒,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糖友们应积极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如何通过自我血糖监测控制自身血糖水平。下面我给大家聊一聊关于糖尿病护理的知识。

1、引发糖尿病的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引起糖尿病发生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人,其后代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大大提升。

(2)精神因素

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情绪中或者情绪比较激动,都有可能会引起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从而引起体内的血糖出现一定范围的波动。

(3)不良的生活习惯

经常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身体机能受损,进而引起胰腺功能衰竭,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糖尿病。另外,饮食不合理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长期进食高糖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身体肥胖的发生,就会引起脂肪长时间在细胞内积聚,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起到降低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糖的升高。

(4)肥胖

肥胖的人尤其是那些腹部肥胖的人,体内的脂肪比较多,会对肺脏、肝脏、血管障碍以及心脏造成一定的干扰,再加上运动不足,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出现。

2、怎样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对于广大糖友们来说,定期监测血糖对自身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糖友们长时间保持身体健康状态。要知道,血糖值能够直接反应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

(1)空腹及餐前血糖的检测。严格来说,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检测空腹血糖的目的在于可以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同时还可以反映出服用降糖药物的效果,且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要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有可能存在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

(2)餐前血糖的检测。所谓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要知道,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和午餐前血糖之差应大于1.0毫摩尔/升,若差值大,表示胰岛后续功能好;若差值小,表示胰岛后续功能差,或药量不足。餐前血糖检测的意义在于能够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为患者调整饮食及降糖药物的使用量提供指导。

(3)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因而表现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所以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的目的在于能够反映患者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以及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效,从而明确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

(4)睡前血糖的检测。睡前血糖监测能够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为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提供指导,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另外,凌晨1-3时血糖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夜间是否存在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究竟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反应”,因为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

患者在家里自我监测血糖时,操作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拿出血糖仪,准备好试纸放入血糖仪中,消毒自己的一根手指,最好是无名指,用75%的酒精消毒;②等待酒精干燥后,拿出血糖监测笔扎手指;③第1滴血要用干净的棉签抹去,把第2滴血滴入试纸中。现在的血糖测试都是虹吸现象,只要轻轻地挨着,血就可以吸入到试纸上。自我血糖监测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①测血糖前一定要消毒,一般是用酒精;②测血糖前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时,会释放大量糖分。这个时候测血糖,可能比安静状态下偏低。如果剧烈运动做一半时去测血糖,通常会偏高;③针刺的力度要适中,不能太浅,太浅可能会导致出血量不够,影响测量的效果。如果刺的比较浅,血量不够,会用手去挤,很有可能会把组织间液一起挤出来,会稀释血样标本,会导致血糖读数比真实情况低;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每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也就是说,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当然,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如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很有必要检测血糖。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3、如何预防糖尿病?

(1)科学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肪、低糖、低盐的饮食原则,增加高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油腻、油炸食物,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尤其要控制糖和酒的摄入。另外,多吃杂粮。杂粮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助于降低每天的饭量,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熬夜对身体的危害性众人皆知,不仅会使人精神不济,影响第二天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激素分泌紊乱。激素分泌紊乱会让人们不自觉地吃下太多的东西,造成肥胖,为糖尿病的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少熬夜,保证睡眠时间,一天至少保证8小时睡眠,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另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长期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让自己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抵抗疾病的到来。

(3)定期测量血糖

定期测量血糖可以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另外,即使身体健康者,也应定期测定。另外,注意血压的控制。糖尿病是血糖代谢得异常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一些糖尿病患者往往糖尿病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加重对肾脏的损害。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自身血糖水平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血压的控制。

(4)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糖尿病,首要任务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减肥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饮食控制,第二是进行体育运动,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尤其要加强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总而言之,糖尿病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它不仅会对患者的心血管、内脏以及肾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形成。所以对于糖尿病这种疾病,早点治疗是关键。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规律用药,切勿骤然停药。同时合理安排饮食,配合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