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预防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预防护理

顾彩霞

江苏省泰州市中心血站靖江分站,江苏泰州214500

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所要采取的预防护理。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90例参与无偿献血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献血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组间不良法反映原因以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因空腹或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倦原因出现不良反应的较多,占据总例数的64.45%;对照组因空腹或饥饿、晕针或晕血原因出现不良反映的较多,占据总例数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因为空腹或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倦以及晕针或晕血等方面,而预防护理对于无偿献血者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影响因素

无偿献血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等症状[1]。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影响献血者自身,甚至还会引发连锁反应,对其他信息者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预防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将(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90例参与无偿献血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预防护理的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90例参与无偿献血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献血者分为观察组(45例,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两组献血者体检和初筛均正常,且单次献血量在200~400ml之间。其中,观察组献血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42岁,平均年龄为(29.36±2.36)岁]。对照组献血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为45岁,平均年龄为(30.15±2.01)岁]。组间献血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无偿献血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在采血针根据相关规定对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解,掌握献血者的病史。根据献血者不同的不良反应程度,总结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无偿献血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不良反应的现象与不同的预防护理措施:

(1)一般性反映:在采血前需要告知献血者会有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让献血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在采血的时多远献血者进行交谈,了解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旦出现异常便需要及时停止采血

(2)一过性脑缺血:在采血针需要了解献血者的以往病史和家族病史,测量献血者的血压,确保一切在正常范围内方可开始采血。一旦出现异常,需停止采血,并让献血者以平卧的姿势抬高脚,尽量增加大脑供血,从而缓解不良反应的症状。

(3)休克:面对献血者休克,医护人员需保持冷静并且立刻停止采血,让献血者以平卧、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0~20°的姿势,保持通畅的呼吸。必要需给予献血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从而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4)低血糖反映:在采血前需询问献血者的饮食情况,避免献血者空腹献血,并了解献血者的病史。一旦出现异常,需停止采血,并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液缓解症状。

1.3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中包含心理及精神原因、空腹或饥饿原因、穿刺疼痛刺激原因、晕针或晕血原因、睡眠不足或疲倦原因以及其他原因。

(2)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包含一般性反映、一过性脑缺血、休克以及低血糖反映。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组间不良反应的原因

观察组因空腹或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倦原因出现不良反应的较多,占据总例数的64.45%;对照组因空腹或饥饿、晕针或晕血原因出现不良反映的较多,占据总例数的66.67%,P<0.05。

表1 组间不良反应的原因对比[n(%)]

组别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P

心理及精神

2(4.44)

3(6.66)

6.021

<0.05

空腹或饥饿

16(35.56)

18(40.00)

6.351

<0.05

穿刺疼痛刺激

1(2.22)

1(2.22)

6.951

<0.05

晕针或晕血

11(24.44)

12(26.67)

7.026

<0.05

睡眠不足或疲倦

13(28.89)

11(24.44)

6.281

<0.05

其他原因

2(4.44)

0(0.00)

7.158

<0.05

2.2比较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一般性反映

一过性脑缺血

休克

低血糖反映

总发生率

观察组(n=45)

1(2.22)

0(0.00)

0(0.00)

0(0.00)

1(2.22)

对照组(n=45)

2(4.44)

1(2.22)

2(4.44)

1(2.22)

6(13.33)

7.124

P

<0.05

3.讨论

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会造成血液的浪费,对献血者自身以及其他献血者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因此,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预防措施的采取至关重要。加强献血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人了解献血知识;在献血过程中多与献血者进行交流和心理指导;改善献血的环境,维持良好的献血次序;多观察献血者的状态,一旦发生异常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因空腹或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倦原因出现不良反应的较多,占据总例数的64.45%;对照组因空腹或饥饿、晕针或晕血原因出现不良反映的较多,占据总例数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者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因为空腹或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倦以及晕针或晕血等方面,而预防护理对于无偿献血者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颖.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与预防护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182.

[2]李剑波,张丽华,王永均.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J].大理大学学报,2018,3(0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