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的临床观察

石施烨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重庆402560

【摘要】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1年12月,选取64例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CA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CAT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稳定期中度慢阻肺;肺功能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iotropium bromide combined with N-acetylcysteine and respiratory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moderate COPD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iotropium bromide combined with N-acetylcysteine and respiratory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moderate COPD. Methods: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1, 64 patients with moderate COPD in stable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iotropium bromide + N-acetylcyste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iotropium bromide + n-acetylcysteine + respiratory training. CA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score and lung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T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AT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iotropium + N-acetylcysteine + respiratory training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moderate COPD patients, 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 Key words 】 Tiotropium bromide; N-acetylcysteine; Breathing training; Stable moderate COPD; Lung function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呼吸道持续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患者肺功能持续性下降,稳定期患者主要有咳嗽、咳痰、呼吸受限及气短症状,噻托溴铵吸入是该疾病患者维持治疗的主要药物,但疾病发展特征影响,即使患者遵医嘱用药后仍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及劳动能力下降等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大[1]。N-乙酰半胱氨酸是临床用于化痰治疗的经典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氧化应激反应;而呼吸训练主要是通过主动、有意识的控制呼吸,来改善呼吸肌状态,缓解患者呼吸道气流受限程度,增加运动耐力。本文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方案对患者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6月-2021年12月,选取64例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58.67±7.95)岁;病程3-14年,平均(8.64±2.01)年;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58.72±7.98)岁;病程3-15年,平均(8.61±2.04)年。本次两组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2]中的诊断标准;年龄在40岁以上,均处于稳定期;且可以接受门诊随访。排除有全身性炎症、合并恶性肿瘤及近期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定期规范化治疗,包括解痉、化痰及控制性氧疗等。给予噻托溴铵吸入粉剂治疗,每晚睡前吸入,每次18μg,每天1次;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将泡腾片溶于温水中口服,每次600mg,每天2次。

在上述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呼吸训练,内容如下:①腹式呼吸。全身肌肉呈放松状态,双手肘关节向两侧伸展,手掌内侧向上腹部轻轻按压,然后经鼻深吸气,腹部慢慢隆起,随后将嘴巴微微张开后呼气,让腹部缓慢向下,呼气时尽量延长时间,吸气、呼吸的时间比为:1:2-3s,每次训练15min。②缩唇训练。经鼻深吸气,屏息片刻后,嘴唇缩成笛状,然后慢慢呼气,然后重复训练,每次15min。呼吸训练时需要注意在每天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进行,每周锻炼5天,休息2天。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1.3观察指标[3]

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率)。

采用CA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这一呼吸问卷方式评分,以此对患者病情控制效果进行评价,评估内容主要是患者临床症状程度,包括8项(咳嗽、胸闷、咯痰、活动量增加后呼吸困难、日常生活受限、户外活动信心、睡眠情况以及精神情况)。各项目根据严重程度记为0~5分,总分0~40分,评分越高,病情控制情况越不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CAT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CAT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CAT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2

19.64±4.05

3.94±0.78

对照组

32

19.71±4.07

5.87±1.08

t

0.069

8.195

P

0.473

0.000

2.2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肺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n=32)

组别

FEV1(%)

FVC(L)

FEV1/FV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1.19±8.64

72.76±12.82

2.39±0.41

2.82±0.51

50.41±8.34

71.82±11.25

对照组

51.26±9.01

65.08±11.17

2.37±0.42

2.53±0.49

51.17±8.35

65.25±10.28

t

0.035

2.555

0.193

2.320

0.364

2.439

P

0.486

0.007

0.424

0.012

0.358

0.009

  1. 讨论

当前老龄化进程加快,慢阻肺这一中老年人群高发的呼吸道疾病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类型,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治愈难度大,是增加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的重要疾病之一。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主要以长期药物控制为主,只要目的就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慢阻肺发展进程,提高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噻托溴铵是一种长效M受体抑制剂,且是一种干粉状吸入制剂,能够对M1、M3受体起作用,且具有选择性,药效作用在24h以上,能长时间维持患者气道通畅,有一定程度改善用药者的肺功能,是慢阻肺常用的维持治疗药物,但因患者个体差异性问题,部分患者的用药效果不明显

[4]。N-乙酰半胱氨酸属于化痰药物,其活性成分NAC(N-乙酰-L-半胱氨酸)能够分解过氧化物、黏蛋白复合物,溶解呼吸道黏液作用显著,且有良好的促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作用和抗氧化效果,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5]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了呼吸训练治疗,治疗后两组的CAT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CAT评分更低,肺功能指标也都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疾病控制效果更佳,说明采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训练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患者用呼吸锻炼的方式辅助治疗,在呼吸训练期间通过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能够一定程度的增加患者膈肌移动度及肺通气量,缓解浅呼吸带来的呼吸肌疲劳状态[6];另外,缩唇呼吸训练可以让患者有意识的控制呼吸气流,增加呼吸道内压,从而可以预防外周小气道过早陷闭,帮助人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增加潮气量及肺泡通气量,也一定程度了降低了氧耗量,从而可帮助患者改善自觉症状,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接受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的价值显著,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更理想,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薛晓明, 周波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17):145-14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3):36.

[3]刘斌, 冉献贵, 邢青峰,等. 噻托溴铵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9, 25(7):1108-1112.

[4]孙丽娟, 李珠.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及对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 2020, 33(10):31-35.

[5]马春兰, 王春茂, 李万成,等. 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8, 29(8):1072-1075.

[6]郎华, 王芳宁. 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 2019, 43(2):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