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人血脂指标改善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人血脂指标改善的影响

陈燕

官渡区关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云南 昆明650299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慢性病规范管理在老年人血脂指标改善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01-2021.12年期间辖区养老机构80例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统计老年人3年体检血脂情况并进行分析。将未接受社区慢性病规范管理的4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接受社区慢性病规范管理的40例老年人作为试验组。比较接受管理与未接收管老年人血脂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发现试验组对照组老年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管理后老年人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试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慢性病规范性管理可显著改善老年人血脂水平,将老年人血脂水平均控制在一个满意水平,因而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脂水平;社区慢性病管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慢性病涵盖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对人们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加强对慢性病的社区管理,将慢病并发症预防、保健、医疗以及健康宣教落实到社区,为社区群众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卫生服务的需求,对提升人民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老年人属于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老年人是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群体,大部分居民对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较低,服药依从性较差,慢性病接受管理意识淡薄,了解他们的慢性情况时实施健康管理服务中关键内容[2-3]。慢性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难以治愈等特征。为社区居民实行健康管理服务,有助于慢性疾病的防治,改善生活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探析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在慢性病老年人血脂指标改善方面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01-2021.12期间辖区内养老中心80例慢性病老年人,以是否接受社区慢性病规范管理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60-93岁,均值(78.68±5.78)岁;试验组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60-93岁,均值(78.23±5.64)岁,组间资料无差别(P<0.05)。

入选标准:(1)以获得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的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2)可采集完整检查资料;(3)年龄不低于60岁;(4)语言组织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5]:(1)同时接受其他类似研究;(2)心、肝、肾等器官严重衰竭的患者;

1.2方法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施具体内容如下。(1)制定健康档案。将80例慢性病老年人档案输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系统中,接着对档案实施统计学分析。健康档案内容涵盖基本信息、病史、血脂指标以及其他体检指标、生活方式、日常数据分析等,数据来自于定期回访、日常监测反馈等。(2)实施健康教育。社区医护人员进入养老院,开展慢性疾病健康知识讲座,可利用PPT、视频、文字等方式,一个月举行一次,帮助老年人增强健康意识,提高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及习惯进行全面了解,鼓励其将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困难叙述出来,并及时给予指导意见;对于负性情绪较严重者,予以一对一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乐观心态。(3)饮食管理。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为其建立个性化饮食计划,计算出每日所需摄取热量,合理改善饮食结构,并仔细做好膳食记录,以便根据随访进行调整;对于肥胖者,叮嘱其控制饮食,指导其逐渐减轻体重。(4)运动管理。依据老年人基本情况,指导其实行一些有氧运动,例如打太极、慢跑、养花种草等,每周运动3到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5)药物干预。社区医生指导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予以科学用药指导,监督老年人按时按量用药,告知其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重合理搭配和个体化用药。(6)定期检查。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观察其血脂、血糖、血压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汇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指导性意见,有效防治慢性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控制。

1.3观察指标

(1)观察组间老年人血脂水平,观察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高密度脂蛋白。

(2)比较组间慢性疾病知晓率,包括慢性疾病的含义、运动与慢性疾病的关系、饮食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合理用药的意义、慢性疾病的危害。

(3)观察组间慢性病老年人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心理、情绪以及躯体功能,每项100分,分数愈高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脂指标比较

试验组老年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对照组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老年人高,管理后老年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脂指标比较(mmol/L)

组别

例数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对照组

40

4.78±0.87

1.88±0.38

2.51±0.67

1.76±0.69

试验组

40

4.45±0.35

1.48±0.21

2.76±0.35

1.27±1.03

t

-

2.226

5.827

2.092

0.160

P

-

0.029

0.001

0.040

0.873

2.2 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试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此表结果)

表2 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慢性疾病的含义

运动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饮食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合理用药的意义

慢性疾病的危害

对照组

40

24(60.00)

16(40.00)

18(45.00)

12(30.00)

22(55.00)

试验组

40

34(85.00)

30(75.00)

32(80.00)

30(75.00)

36(90.00)

X2

-

6.270

10.026

10.453

16.241

12.289

P

-

0.013

0.002

0.001

0.001

0.001

2.3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情绪功能

躯体功能

对照组

40

62.31±1.46

64.25±2.23

62.37±3.34

68.72±2.31

试验组

40

74.26±3.36

75.46±6.62

76.45±5.54

76.52±2.39

t

-

20.630

17.281

13.766

14.842

P

-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概率越来越高,体检中人群中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共患的现象呈现出上升趋势[6-7]。老年人发病率的提高,势必会致使老龄化社会卫生经济负担加重。因而,对老年人实施慢性病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对家庭乃至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8]

有学者发现,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改善慢性疾病的转归。在社区开展慢性疾病综合防止活动应成为共识,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是防止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9-10]。本研究对试验组养老机构40例愿意接受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老年人实行社区慢性病管理,结果发现,试验组对照组老年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高,管理后老年人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表明社区慢性病管理可明显改善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将血脂水平有效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其次还可提升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利于对疾病的加强认识,这与社区慢性疾病实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存在密切联系[11]。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实行时,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纠正老年人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有效防止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提升抗病防病的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12]。除此之外,慢性疾病可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的血脂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其以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达标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急性发病率。通过社区医生的规范管理,定期复查,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保持饮食健康、适当运动,将大部分人的血脂指标在一个满意水平[13-14]。血脂控制较差可能对致使老年人糖类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因而控制老年人血脂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慢性病管理是社区防治慢性疾病有效、易行的重要手段,可促使老年人自觉了解慢性病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自行监测,进而减少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为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需要注重对慢性病的加强管理,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和数据库,对数据库中数据实行系统分析,定期组建社区居民接受健康体检,从而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减少慢性病发生[17-18]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可明显改善老年人血脂指标,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徐英,郭艳芳,刘峥,等.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55-61.

[2]刘芳,刘维维.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胜任力特征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7):654-659.

[3]何大平,朱琴,张会容.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60-1463,1469.

[4]张晓辰,顾艳荭,余峰,等.基于"互联网+"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22,33(12):1623-1626.

[5]白艳艳,冯六六,黄红漫,等.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移动平台对高血压病人慢性病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9):1630-1634.

[6]袁晓宇,罗刚,杨练,等.关于社区卫生诊断助力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2):93-96,156.

[7]阎德文,冯琨,刘雪婷.深圳市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规范与社区管理经验浅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4):367-369.

[8]杨丹,张悦.社区护士感知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障碍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2,21(7):43-46.

[9]白娟娟,底瑞青,陈鞠红.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医院-社区综合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9):1138-1142.

[10]阎隽,黄敏,黄岳青,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健康管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5):401-407.

[11]徐旻博,周婷.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干预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5):602-605.

[12]赵小娟,张笛,陈荣华,等.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慢性肝病综合管理的探索[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4):388-392.

[13]庄洁,张旭东,李伟,等.老年常见慢性病共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0):2179-2183.

[14]张洁,苏丹婷,陆凤,等.社区自我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远期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2):140-144.

[15]蒋旭侃,张伟明,马杨,等.基于三级康复网络的冠心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7):827-831.

[16]毛凡,姜莹莹,夏章,等.社区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7):932-939.

[17]磨燕,周毅江,梁榕,等.基于社区管理模式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空巢老年糖尿病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1):142-146.

[18]舒远招,刘翠中,伍媛,等.基于视联网+微信平台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3):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