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科诊疗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论儿科诊疗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李斌 ,李君超 ,谢金艳

山东省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随着卫生服务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儿科,现在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一个孩子的安危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和睦,因此很多家长,特别是婴幼儿患者的父母,孩子身体稍有不适,就到医院住院就诊,基于儿科临床的特殊性,特别要求医护人员对待小患者更要细心周到,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建立后实现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疾病诊治、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儿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患儿年龄小,发病急,表达能力差,诊疗过程中不配合,故如何做到既能治病就人,又能与患儿及家属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规避风险。善于沟通对儿科医生来说极为重要。

关键词:儿科;医患沟通

1.社会因素

1.1随着80后独生子女的一代又有了新一代独生子女,隔辈人的溺爱,重视,甚至部分孩子生后即由老人抚养,老人遇到孩子有异常,立刻紧张,生怕孩子父母埋怨,而且普遍对疾病缺乏认识,医疗知识知之甚少,有病就应药到病除,极易造成过度治疗。

1.2现有的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并且宣传不够,造成社会各个阶层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欠缺,患者被公认为弱势群体,来医院钱花了,病就得看好,否则是医生无能。甚至有人说:缺钱就到医院看病打官司。培养出新的职业—医闹。部分无良的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效应,吸引人们眼球,故意夸大甚至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过度渲染,造成恶劣的影响。

2.家长因素

2.1紧张和焦虑 还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个小患者看病,后面至少三个亲属陪护,住院期间还不时有七大姑八大姨来看望,情绪会相互感染,姥姥奶奶说法不一,孩子病程超过三天无好转,家长们的紧张、焦虑会升级,这时如果沟通不好,医患矛盾、纠纷随之产生,不少医护人员被骂,被打,往往是患儿家属情绪的发泄。

2.2怀疑和不信任 患儿家长并非各个都是医学专业人士,但每个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都迫切想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尤其目前网络发达,不少家长上网查询,一知半解后和你提供的信息做比较,如果差距大,会对你的技术水平和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在怀疑和不信任心理影响下,往往造成家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过分挑剔。此时需要把专业术语普通化,让患儿家长明白,及时沟通和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2.3对医院、医护人员和药物期望值过高 小儿疾病大多由于免疫功能下降,病毒感染等,起病急,进展快,如毛细支气管炎,往往病程最初3-5天有加重趋势。但家长认为住进医院,就应药到病除,越治越重无法理解,转而化为不信任,要求转院,如果不满足家长要求,就有可能对医护人员在言行上表现出不满情绪。

3.患儿因素

3.1儿科诊疗对象为14周岁以下的患者,但大多为学龄前儿童,不能自已准确表达病情,靠家长代述,而家长对疾病认识程度有限,只能是病史中能看到的和了解的一部分,与其实际有差异,有时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如小儿肠套叠,往往患儿几个月大,只会哭闹,容易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2患儿患病后常常表现出恐惧、易怒、不安等情绪。幼儿园入园前常规检查口咽部,孩子们都非常配合,但是一旦发病来医院检查口咽部,大多都抗拒,害怕打针、吃药,害怕与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接触,甚至一进医院就哭闹不止,检查和治疗时不易配合,长时间啼哭,并且进食差,严重影响到家长的情绪。儿科特点就是每天哭闹声不绝于耳,许多医护人员有耳鸣和神经衰弱的表现。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一,静下心倾听,尽量理解对方,拉近彼此距离。二,非语言沟通。

关系和感情的建立,并不完全是“谈”出来的,有时候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行为的改变,就可以化解纷争,修复关系。三,压制脱口而出的冲动,先思考怎么说,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效果最好。
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形式各类。用口沟通。是主要沟通方法,主要通过口的语言交流来实现沟通。我们要具备很好的交谈艺术,交流中语气平和,语言简单易懂,语调亲善,多使用些儿话语音。
交流时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时应和、适时语言重复,对患儿多夸奖、多鼓励、多呵护。不管是与患儿沟通还是与家属沟通均需使用恰当的称呼,如称患儿为“小宝宝”、“小乖乖”、“小帅哥”、“小妹妹”等。另外,交谈多用“我们”开头,以强调同伴意识。
用眼沟通。在医疗服务中“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当医生注视着患儿及焦急的家属时可用眼神向其传递同情、鼓励、温馨和关爱,沟通就这样得以完成。
用耳沟通。沟通时,我们要善于用耳倾听,这是获取患儿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无故打断患儿及家属的叙述,因为他们在这一时间内迫切希望被医生重视与理解,恰当地给予其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倾听还要注意整体性和全面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全部信息,仔细体会“弦外音”,以了解对方的主要意思和真实内容。


用心沟通。疾病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医生和患者的心应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双方同心协力才能驱除疾病,恢复健康。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更需做到用心沟通,要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使患儿从心灵上及家属从内心深处认可你这个医生,愿与你真心沟通,同心战胜疾病。所以,用心沟通是一种无形的极为有效的沟通技巧,它为进一步沟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用 微 笑沟 通。微 笑是人际交往中 的“润 滑 剂”,是人们相互沟通、相 互理 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手段。有了微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正因如此,所有行业的服务规范中都列出了微笑服务的要求,医疗服务尤其是儿科医疗服务当然也不例外。在儿科,微笑沟通处处可用。用情感沟通。情感沟通最易感化患儿及家属,能使他们真心与医生沟通,是医生“视患者如亲人”的真正体现。交流时刻以同情、真诚、博爱、尊重来最大限度给予患儿及家属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可折射出医生的修养与人性,使患方感觉到医生的可敬可信。
用责任沟通。
“救死扶伤,消除患者疾苦”是医者的天职。医生要背负起治病救人的责任与患方进行沟通,使他们能感受到有生命希望,有健康依托。
作为儿科医生更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细心的工作方法,极强的责任感来“救”,来“扶”,来沟通。还有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
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总之,儿科患儿的特点造就了儿科医患沟通艺术的高深多样,实现儿科有效医患沟通不但要求儿科医生要运用语言交谈沟通技巧,还要学会用眼神、倾听、手势、手法、微笑、表情等。躯体语言来沟通,同时必须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还要学会带着责任心、有情感的进行沟通。这样才能降低医疗纠纷,确保医疗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