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中“祝由术”的认识

/ 2

对《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中“祝由术”的认识

张光明 ,王义安 ,朱英豪*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综述】

有关“祝由术”《黄帝内经》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并肯定“祝由术”可治愈疾病,但今人多认为其是迷信玄术,故多有废弃。关于“祝由术”的理论依据,现存古籍中有零散分布,但未成体系,也未见整理[1]。该术治病的实例,现散布于民间,尤以关中地区、青藏高原一带为多。以下我将浅谈一下对该术的认识。

第一次提到“祝由术”的古籍是《易经》,《易·巽》曰:“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孔颖达解释为:“史谓祝史,巫谓巫觋,并是接事鬼神之人也。”此处“祝史”就是负责掌管祝由的专属人员,这是古籍中第一次提到与“祝由”有关的概念,但并未明确提出“祝由术”,也未对“祝由术”做详细介绍。“祝史”在当时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所以非常受人尊敬。医巫同源,因此在古代掌管祝由的人既是医师又是巫师。《周礼·春官》中记载,巫祝之多,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神仕”者等,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其中祝的“神职官位”相当于巫,但比巫还要高。凡王、后、贵人等之丧礼祭祀、国家之祈福安灾、自然灾害、外交战争及王、后、贵人之草药沐浴、身体康健者等,皆由巫祝掌管[2]。《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有:“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的论述。从而明确提出“祝由术”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并认为该法对邪气尚浅,精气不甚虚损之人是有效的。《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五帝·苗父》中记载:“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认定“祝由术”也属于“医术”,但当时认为的“医术”今人可以理解为近于“巫术”,相当于对天祈祷之类,但也是可以用来治病的。《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由》记载:“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同样也提出“祝由术”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收载了“祝由科”,这说明最迟在唐代祝由已成为中医体系独立一科。明代太医院设医术十三科:“曰大方脉,曰妇人,曰伤寒,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已对“祝由术”进行了明确分科。但据张介宾所说:“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传,惟民间尚有之。”王冰也提出“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这都说明祝由一直处于中医体系的边缘。而赵学敏的《祝由录验》对待祝由的态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则祝由,兹录其小者,绝扰屏嚣,均无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觋所为者,概在所摈。”《幼科折衷·记录十四科》认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祷”,而从“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时候,并不是对病人解释病情,而是对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说话作法。后世医家张介宾《类经·论治类》中提出:“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高士宗《素问直解》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也。”张志聪《素问集注》云:“对神之辞曰祝,‘由’,从也。言通祝于神明,病从而可愈已。”这些医家及其观点也都认为“祝由术”是用符咒之术,向冥冥之中的上天祈祷,与第三者对话,来达到天人相应,从而治疗疾病。日本丹波元简《灵枢识·卷五》中提出:“吴鞠通曰……祝,告也。由,病之所从出也。……祝由,详告以病之所有来,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庄严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尔后可以奏效入神。”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祝由科论》提出:“祝由之法亦不过因其病情之所由,而宣意导气,以释疑而解惑……此亦必病之轻者,或有感应之理……近所传符咒之术,间有小效。”以上两位医家及其著作也是具有代表性,跟现代对“祝由术”的认识交相接近。该观点不认为“祝由术”是与上天或者鬼神对话,而是通过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干预,再加上调气导引等,从而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对于“祝由术”的认识,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内经》时代,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限制,医巫不分家,所以人们没有医术和巫术的概念,认为“祝由术”是确确实实可以治病救人的医术,只是未进入主流医学,而且其所治疾病多是邪气尚未深入,精气尚未损耗过甚的轻证;第二阶段,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符咒之术的使用,“祝由术”被神秘化,人们认为“祝由术”属于道家秘术,祝由的时候,并不是对病人解释病情,而是对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说话作法,这与现代大多数人认为的其是迷信玄术较接近;第三阶段,即近现代对“祝由术”的认为,认为其是一种心理疗法外加导引之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干预,再加上调气导引等,从而调整患者机体的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用来治疗疾病有效

[3]。笔者很赞成目前对于“祝由术”的解释,但某些治疗过程并不能用简单的心理干预或者调气导引来解释,所以该种认识也不尽全面,现仅对我所认知的“祝由术”做一简要介绍,相信随着量子力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祝由术”最终会被解密。

参考文献

[1]李雄.简论“祝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3):1065-1071.

[2]陈宁.由史入医:从祝由方看上古巫医传统[J].中医典籍与文化,2020(01):167-184,342-343.

[3]曾珠,卜菲菲,陈佳慧,等.祝由疗法心理治疗内涵探究[J].心理月刊,2022,17(02):226-227.

作者简介:张光明(1973.06-),男,助理实验师。

*通讯作者:朱英豪(1986.09-),女,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