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延续性护理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丹,狄虹,包林林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儿童接受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择取290例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4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145例,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肠易激病情严重程度调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指标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建议推广。

【关键词】: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延续性护理;护理效果

沙门氏菌群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也是诱发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细菌,由于近年来滥用抗生素问题普遍,患者机体内滋生大量耐药菌,导致临床治疗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难度大幅提升[1]。因此,儿童患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后不仅要关注治疗是否对症有效,临床护理工作也需要得到重视,但多数患儿在院治疗时间短,经常因出院后缺少规范的专科护理导致病情反复、恢复速度慢。而延续性护理的出现解决常规护理无法使专业护理延续至家庭等场所的缺陷,本次研究则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实际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择取290例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45例)、观察组(n=145例)。对照组中男87例、女58例,平均年龄(5.25±1.31)岁/(2.5~10岁),平均病程(2.73±0.91)d/(0.5~6.5d);观察组中男80例、女65例,平均年龄(5.84±1.25岁)/(2~11岁),平均病程(2.92±0.85d)/(1~7d)。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照医嘱要求给药,叮嘱家长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控制饮食的摄入,避免加重病情。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将医院的专业护理延续至患儿出院后,具体内容如下:①叮嘱家长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情况,做好测量与记录工作,有发烧情况立即就医;每日记录患儿大便量、排便次数,描述大便性状。②严格控制患儿饮食,不得摄入不卫生食物,恢复期间摄入肉类食品时需严格进行高温消毒,避免食物中携带沙门氏菌,且不易给患儿摄入放置时间过长食物,尽量避免生吃蔬菜与水果,并减少脂肪含量偏高食物的摄入,应保证每餐热量充足、清淡、营养丰富,尽量以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及时补充电解质。待患儿在症状缓解后,可以逐步提高每餐摄入量,但肠道仍十分脆弱,短时间内不建议摄入豆浆、牛奶等易胀气食物以及不易消化食物。③与患儿家长交换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叮嘱家长及时接受回访,反馈患儿的病情以及日常饮食情况,照护过程中家长若有疑惑或疑问也可以立即致电询问,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④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制作用药指导小卡片,卡片上详细写明用药规范与具体要求,发放给家长后再次对卡片上内容进行讲解,并严肃告知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用药,私自调节用药剂量存在安全风险,且也不得出现私自停药情况;由于此类疾病治疗药物对肠道均有一定刺激,告知家长应于饭后喂服,预防用药后不良反应。⑤叮嘱家长每日为其清洗会阴部、肛周,保持臀部干爽洁净,若因清洁不到位导致“红臀”出现,可以途多鞣酸膏、百多邦;且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主要因感染细菌所致,因此,出院后也要注意消毒与通风;此外,应创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患儿有充足睡眠。

1.3观察指标

症状改善情况。于入院后立即评估、患儿出院后72h经电话随访评估,采用肠易激病情严重程度调查量表(IBS-SSS)进行评分,分值介于100~500分,分数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儿童生活质量使用核心量表(PedsQLTM4.0),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6.0软件分析所获数据,计量资料检验使用Student’s test工具;计数资料检验使用χ2 test工具。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IBS-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edsQLTM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IBS-SSS与PedsQLTM4.0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IBS-SSS评分

PedsQLTM4.0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145

231.74±14.55

105.21±5.25

54.96±5.21

91.28±6.37

对照组

145

238.96±14.73

157.39±10.26

55.21±5.36

80.43±3.15

t

4.1991

54.5180

0.4027

18.3853

P

0.0000

0.0000

0.6874

0.0000

  1. 讨论

人类肠道内存在1000余种菌群,但多为有益菌,变形杆菌、单胞菌等可致病的菌群占比极少,但儿童年龄小,抵抗力差,且肠道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防御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沙门氏菌,该致病菌损害肠道黏膜,致使水电解质无法正常代谢,肠道出现炎症反应

[2]。目前临床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但抗生素药物的过度服用也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受到干扰,微生物平衡被打破,影响治疗效果。为此,临床治疗后在恢复期间需要持续利用科学的护理方法,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患儿出院后家庭照护不专业问题,采用延续性护理,结合患儿情况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使院内的专业护理延续到家庭照护当中,帮助患儿家属提高专业护理能力,从护理效果来看,接受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病情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可知,基于专业理论制定饮食指导方案、药物指导方案,根据疾病发生机制指导家长做好生活上的照护,重视病情变化以及病情加重症状识别,使患儿家长能够针对患儿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并通过电话随访、微信等通信手段及时了解情况,始终保障家庭照顾规范、有效落实,从而提高护理效果[3]

综上所述,在儿童沙门氏菌群感染性腹泻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焦亚昕,赵海霞,张华南.精细化护理在感染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1,45(08):833-834+837.

[2]谈晓倩,席慧菊.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效果分析及预后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05):676-678.

[3]钟伟健.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5):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