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插管拔除的时机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1

 气管切开插管拔除的时机选择

罗云 ,袁会英

(云南省中医医院康复科)(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邮编650000

摘要

目的 及时安全拔除气管切开插管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8例重气管切开插管的患者选择时机拔管,比较术前,术中,术后的情况

结果 28例均拔除,23例切口完全愈合5例未完全愈

结论 一般情况好,肺部无急性感染是拔除插管的时机。

气管插管是快速改善危重患者的氧合进行气道管理的有效方法,可帮助患者恢复呼吸,是必要救生措施[1],气管切开插管是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气道的通畅,促进痰液等分泌物的排除,保证患者的通气功能。但是长期气管切开插管,开放气道,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对空气的加湿,加温,过滤,杀菌的功能作用明显减少,影响呼吸道系统的危险因素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由气管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5%~7.0%[2],尤其是反复肺部感染和痰栓形成。给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英国危重患者气管插管管理指南提出,插管患者应选择最优化的方案减少并发症[3]。因此患者度过危重症时期后继续康复,何时拔除插管是改善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没有专门的指导拔管的指南,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拔除插管没有明确。现回归性分析我院28例成功拔除气管切开插管的患者,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检验,气管切开插管时间长短,拔除后伤口愈合情况,总结气管切开插管拔管时机的选择,先分析如下:

方法

选择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云南省中医医医院康复科住院的28例长期气管切开插管拔除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50—73)岁],均早期为急危重患者,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9例,脑出血9例,均有重症肺炎,均行气管切开插管,在ICU抢救治疗,病情平稳后转至康复科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插管时间最短的2月,最长的大于1年,均为气管切开插金属管,入住我科后选择时机拔除气管插管,手术前综合评估,营养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结合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行胸部,颈部CT,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肾功,电解质,肝功能等,评估心肺功能,呼吸机功能,观察血氧饱和度。术中观察拔除金属管形状,是否完整,切口是否有红肿,出血,溃破,气管是否通畅,体温,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术后观察临床表现,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热,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评估切口愈合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发热感染情况,比较归纳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切口愈合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

  28例手术前一般情况可,营养情况一般,咳嗽咳痰少,一天小于6次,无呼吸困难及发热等,也无拔管禁忌症;颈部ct气道无异常,无明显狭窄及肉芽组织生长,插管在气管内,胸部CT双肺均无明显的急性炎症,无肺不张及胸腔积液,无肺部肿瘤,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红细胞正常,血小板正常,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异常。手术经过:均成功拔除,无出血及气道通气困难。术后情况:23例切口自行完全愈合,5例部分愈合,其中女3例,男2例,71—74岁,无感染加重病例。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

患者一般情况好,肺部无急性感染,无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应该及时拔除气管切开插管,恢复人体正常的通气解剖结构,从而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阻断了增加肺部感染和损伤的的途径,明显减少了肺部疾病发生的概率,为全身的康复奠定基础。总之,气管切开插管在危重期间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度过危险期后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全身的营养及免疫力,恢复肢体躯体的正常功能,排除气管拔管禁忌症后,根据病情选择时机拔除,减少插管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拔除气管切开插管后,注意切口的消毒换药,保护切开,避免感染,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1]BROWNW, SANTHOSHL, BRADYA K,et al. A call for collaboration and consensus on training fo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Crit Care,2020,24(1):621. DOI:10.1186/s13054-020-03317-3.

[2]MartinLD, MhyreJM, ShanksAM, et al.3423 emergency tracheal intubation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airway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J]. Anesthesiology, 2011, 114(1):42-48.DOI:10.1097/ALN.0b013e318201c415.

 [3]HIGGSA, MCGRATHB A, GODDARDC,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cheal intubation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J]. Br J Anaesth,2018,120(2):323-352. DOI:10.1016/j.bja.201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