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许春娣,陈瑞华

瑞金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342500

【摘要】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样本共计60个,均是2015年1月到2022年6月在本院行自然分娩并实施会阴切开术的产妇,而且术后均发生切口感染情况,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5%的产妇切口污染、21.67%的产妇BMI≥28kg/m²、18.33%的产妇合并糖尿病、18.33%的产妇缝合技术不到位、6.67%的产妇是其它因素。结论 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与众多因素相关,要以相关危险因素为依据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才能减少感染率。

【关键词】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护理干预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进入第二产程如果遇到阴道过紧、胎儿头过大等原因所致的胎头难产等情况,一般会实施会阴切开术,对加速胎儿娩出、缩短产程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应用率在65%以上[1]。但是产妇也存在切口感染风险,将不利于产后恢复。为了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首选要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充分认识,这样才能在护理对策制定过程中获得参考信息,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降低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60例产妇临床资料,对其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情况展开调查分析。产妇年龄范围21-38岁,中间值(29.63±5.42)岁,其中43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

1.2 方法

回顾60例产妇临床资料、分娩资料,总结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5.0,卡方检验技术资料,用(%)描述,P<0.05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妇术后切口感染与BMI、糖尿病、切口污染、缝合技术等因素相关。见表1

1 分析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占比情况(n,%)

危险因素

例数

构成比

BMI≥28kg/m²

13

21.67

糖尿病

11

18.33

切口污染

21

35.00

缝合技术

11

18.33

其它

4

6.67

共计

60

100.00

3 讨论

会阴切开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能够扩大产道口径,促进胎儿顺利娩出,降低阴道撕裂发生率。但是产妇在术后切口容易感染,出现发热、发红、肿痛、切口裂开等症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围绕相关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干预。在本次调查研究中,60例产妇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BMI、糖尿病、切口污染、缝合技术。每一个种危险因素的合理干预对策如下:

3.1 BMI≥28kg/m²

因为BMI超过28kg/m²,就会有较高的皮下脂肪含量,在实施会阴切开术后,切口处形成脂肪孤岛,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而且缝合过程中也容易形成死腔,引起炎症反应让局部脂肪液化,最终引发感染[2]。因此,需要在孕期做好普及宣传工作,要求孕妇合理调节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控制好体重增长速度,避免孕期过度肥胖,从而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

3.2 糖尿病

与非妊娠状态相比较,孕期血糖水平更容易升高,如果未有效控制,会阴切口胶原酶产生量减少,生殖道厌氧菌大量侵入,提高切口感染率[3]。因此,在孕期就要检测好血糖水平,如有必要进行药物降糖,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避免术后引起会阴切口感染。

3.3 切口污染

产程中如果进行多次阴道检查、肛查,受到肠道、阴道、尿道菌群影响,会造成切口污染;同时,在分娩过程中粪便、肛周黏液、浑浊的羊水等,也容易通过会阴保护垫、助产士的手套、器械传播病菌,最终污染切口引发感染[4]。因此,分娩期间要控制好阴道检查和肛查次数,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后规范消毒;因为很多产妇已经发生羊水浑浊,所以胎盘娩出后要及时更换被污染的手套和器械,之后再进行切口缝合,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

3.4 缝合技术

如果在会阴切口缝合之前未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肛门没有使用消毒巾遮盖,没能及时剪断垂于肛周的缝线末段,细菌均容易被带入切口,引发感染;另外,如果缝扎过松,在阴道黏膜上会形成裂隙,没有穿透基底层形成死腔,产后恶露进入就会引发切口感染[5];如果留线过长、缝合过密或过紧,都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出现水肿、充血症状,最终引发感染。因此,在进行会阴切口缝合时要严格执行无菌化原则,并不断提升助产士的缝合技术,控制好会阴切开术的时机,避免反复擦拭切口;切口在缝合前彻底清洗、消毒,并更换会阴保护垫;助产士还需要控制好切口的解剖结构,彻底止血,阴道黏膜缝合区域需要比切口顶端多出1cm,缝线不要过紧或过松,避免在黏膜层、肌层缝合时留下无效腔,避免给细菌定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率。

3.5其它

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产生,还与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贫血、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比如:产程长会让会阴切口与外界环境长时间接触,致病菌的侵入风险增加,从而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率;胎膜早破主要是因为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而会阴切开术破坏了组织完整性,则会提高感染风险;在产前存在生殖道感染者,致病菌会在分娩过程中转移到会阴切口,从而引发感染。因此,分娩中会阴和附近组织要认真消毒,在产后也要积极的使用抗菌药物,并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切口被粪便、恶露等污染,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与众多因素相关,要以相关危险因素为依据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才能减少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少华, 周芹, 万桂兰,等. 分娩会阴侧切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炎症因子水平[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 30(5):747-751.

[2]张晓平, 马娟萍, 康蓉蓉. 影响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伤口裂开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J]. 贵州医药, 2020, 44(6):930-932.

[3]贾建荣,刘爱红. 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综合干预策略的效果[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 30(18):2812-2815.

[4]徐惠芳, 楼文文, 宫剑,等.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 30(20):2529-2531.

[5]史小兰, 罗小兰. 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产房护理干预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6):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