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李丽杰,赵彤,姚建树,武思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以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下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次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次培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外高校顺应政策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对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总结出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产教结合”模式。探讨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创新的需要。

1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1校企合作培养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中,除了有校内实训中心之外,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与企业的合作度越深,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相应越高。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学生入企实习、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培养、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等模式。

1.2校地合作培养

校地合作培养是指学校与地方政府或者地方行业进行合作,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达到双方的资源共享,培养出地方所需人才,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部分高校利用自己的地方性特点,积极与政府等有关部门合作,促进学校发展。

1.3专业交叉培养

专业交叉培养是以某个具体专业为主,在其他方面相关专业上也有学习与了解。其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该模式贯彻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强调在主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兼顾相关学科的提高[1]。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也有效地规避了高校间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引发的日益严重的师资争夺战,更有利于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环节重知识轻实践

由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根深蒂固,物流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而对于实践课程来说,部分高校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培养方案中实践课占比较低,学生没有途径进行实践,无法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也有不少高校进行了校企合作,但是合作的形式仅限于旺季实习,企业参与度不够,不愿意将学生安排到技术岗位上进行学习,所以大部分企业主要是利用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获取短期的利益,没有担起与学校一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到实际场景进行学习、锻炼;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劳作。由于企业与学校的利益诉求不同,所以从合作初期就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合作程度不够深,没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的优势。

2.2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开启了“4.0”时代,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向绿色、智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2]而这些先进技术的使用权还是掌握在龙头企业手上,而大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新的技术、数据等资料,通过编撰、书写、审核、印刷成课本进入高校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新的技术与数据在同步产生,形成了时间差。

2.3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不足

物流实训课程的开展有困难。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经费不足,负担不起高昂的物流实训设备。第二,少部分拥有物流实训室的高校,实训室内的项目只能简单模拟,无法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民办院校由于其学校的特殊性,所有经费都来源于学费,得不到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资助和支持,进而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性。

2.4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较晚,本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相对短缺,有物流企业实践经历的就更少[9]。目前在职的物流专业教师大多本专业并不是物流管理,缺少系统专业的物流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没有能力从实际出发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与考核方式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性和积极[3]应用型本科院校招聘时写出了有企业工作经验者优先的条件,但也是排在学历条件之下。因此,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教学却受到制度的制约。

3提升物流管理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3.1改进物流专业培养方案

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建立以应用型物流人才为导向中心的课程体系结构,开展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实训课程比例。一方面,通过调研目前物流业状况,吸取多方经验,以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为导向,建立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项目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另一方面,从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两方面入手,加开实训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大可能的拓宽校外实训的途径,让学生了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除了检验系统知识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想要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首先就是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使“校企生”三方互相需要与实现共赢。企业把生产设施、员工架构、运营案例等实践教学的一手资源嵌入学校教学,为学校教学提供企业老师、真实教学场景、实际案例,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学校的教师、学生及教学场地提供给企业的员工招聘与培训。校企共同开发课堂教学课程与员工培训课程,共同总结并编制企业案例。

3.3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

可以通过联合办学、创设校办企业等途径筹措资金。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国际高等教育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双方在资金、师资与教育教学资源上可实现优化互补。不仅无形之中扩大了教育规模,还提高了高校的办学质量。高校创办校内企业,是教育资金筹措的另一途径。创办校内产业首先要建立可行的产业项目,对其进行分析,以吸引企业资金投资。在项目运行中利用自身优势及方案占领市场。也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与当地知名企业共同创办企业,达到互利共赢。

3.4培养双师双能教师队伍

第一,需要招聘或培养实操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职实践教师,优化教师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二,让教师以员工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及时学习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投入到实际项目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开设分享交流会帮助学生拓宽眼界。第三,积极邀请企业优秀人才到校授课。招聘教师不再紧卡学历,优化教学内容。

3.5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应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不通深度及广度的职业指导课,包括职业生涯、职业道德、职业实践及创业等。引导学生除实践实训课程外,利用寒暑假期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及时调整和优化职业规划。

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岗位为导向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以本校实际探索合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俊秀,罗玉玲,宋树祥.基于学生特色与专业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亚太教育,2016(13):250+247.

[2]李艳.新时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J].智库时代,2020(10):75-76.

[3]孙琪霞,夏铭康.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5(24):200-201.

*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 “产学研用”视角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元培养研究(022JY2022043

通讯作者:李丽杰(1981-),女,河北蠡县,汉族,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研究